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材产需脱节价格无常 中医或遇无药窘境

中药材种植带有很大盲目性,同时受季节和生产周期长等限制,市场反应迟缓,使药材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价格大起大落。

野生中药遭遇“竭泽而渔”。道地野生中药材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尴尬局面。

中药材正处于10年来最快最猛的涨价时期

中药材太子参本是治疗小儿发热的寻常药,这几年价格像翻筋斗云。2006~2007年间,太子参每公斤不超过20元,2009年不超过100元,去年就涨到了370~380元,现在近500元。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所监测537个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中,太子参(宣州统)的价格同比涨幅最大,为438%

中药材价格上涨,中药饮片也相应水涨船高。以前开一服中药六七元钱,现在20元钱以下基本开不出来;三服感冒药近160元。

从安徽亳州到河北安国,在国内中药材集散地,中药材的价格一路飞涨。往日一把草的中药贵得离谱,价格从“药你苦”变成“药你命”。

2011517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5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显示,在所监测的537个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月升价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降价品种127个,占总量约24%

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以来,200种传统常用药材整体价格开始了新一轮上涨,价格指数从2500点快速升到了2800多点。其中野生中药材的涨势更为凶猛,几乎拉出了一段笔直的指数走势线。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正处于10年来最快的涨价时期。

我国优质道地药材沦为低附加值的“草”,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被做成制剂返销到我国

中医中药一向以“简、便、验、廉”而著称。究竟是谁动了中药的价格?

中药材价格暴涨,有中药减产、种植面积减少、游资炒作等多种原因。但归为一点,还是供不应求。近年来,天然绿色的中药需求持续增加,供给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包括滋补、养生药在内,中药年需求量已高达70万吨。从2000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就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减。

“以前是要想富种药材,现在是种药不如种甘蔗。农民种植中药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主任周雷说,“种粮可以有粮补,种药没有,并且多数药材种植周期都在1年以上,短期难见收益。”

中药种少了就是药,种多了就是草。周雷说,中药材种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药材受季节和生产周期长等客观条件限制,供求变化的市场反应较为迟缓,使药材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了药材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这样容易出现“两头苦”:中药材价格便宜,药贱伤农;而价格上涨,让吃中药的老百姓吃“苦”。

中药材供给短缺,还与我国把中药出口当“草”卖有关。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缩小。据统计,中药提取物年进出口总额为6亿美元,其中出口5.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比重的40%以上。我国优质道地药材沦为“农副产品”、低附加值的“草”,提取物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被做成制剂返销到我国,面临着“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尴尬现状。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远程医疗陷盈利模式遭遇困局

  RNA干扰技术投入数十亿美元打水漂

  亚太生物仿制药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本土制药企业逐渐关注国内原创药研发

  药品不良反应客观存在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

  原料药结构调整:一把尺子量到底

  以我为主 推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

  医药流通加快步伐 呼唤供应链核心企业

  98%的医药关税降为零 促东盟出口贸易激增

  药材种植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原料涨价猛 药企快速延伸产业链避险

上海基药外企中标多 质量和价格拷问产业

骨科植入业整合加速本土竞争力蓄势待发

医药营销:祭出“组合拳”的美好时光

上海医改小步慢跑 推行总额预付制

儿童用药市场品种选择渠道窄 品牌集中外资掌

国产仿制药出国要拼什么?

基药统一定价需考虑合理利润 科学评定质量标

上海模式外企涌入 基药招标再引激辩

分子诊断产品市场 未来扩容前景可期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