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深圳食药监作为全国食药监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建设都超前于其它地市。近年来,先后有辽宁、咸阳、沈阳、大连、山东、南宁、武汉等多个省、市级食药监局领导带队前往深圳考察交流,学习深圳食药监的先进经验。深圳食药监协同监管平台的成功建设俨然已经成为全国食药监行业信息化的最好“代言”。
2010年以前,深圳食品、药品行业企业申报一项业务需要到业务受理窗口3次以上甚至10多次才能完成,大部分企业都需要有专人甚至数人来专门负责业务申报工作。“我们现在都先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提交申报材料,通过预审后,再到窗口提交材料办理。最快的时候去一次受理窗口就可以了,省事省心,业务申报再也不是负担。”深圳某制药厂王经理所说的网络平台,就是深圳食药监委托浪潮建设的“协同监管电子平台”,平台上线后,从提交材料到办理完成到受理窗口的次数均在2次以下。
系统分散一数多源,信息化一度成累赘
信息化建设,一般会经历部门级、企业级和社会级等几个阶段,深圳食药监局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从一个个孤立的业务系统开始的。比如先建设一个审批系统,然后再建设执法系统、抽样系统、或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导致这些系统成为一个个孤立的“烟囱”,底层数据库没有整合,存在数据重复和不一致的情况,深圳食药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深圳食药监已经建设了大大小小近20个业务系统,工作人员经常需要频繁登录切换多个系统进行业务查询和办理。比如进行日常检查时,需要登录检查系统录入企业信息、检查信息,再登录GSP认证系统、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查询该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是否有效、仓库状况等。在办理审批业务时,需要登录检查系统、案件系统查询该企业的日常检查情况,是否有在办案件等信息。
多个系统同时使用不仅让工作过人员经常记错或者忘记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而且不同系统产生的同一类信息,数据并不统一,为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在审批系统中的企业基础信息要在执法系统、抽样系统等各个系统里重复建设(企业编号、企业名称等),导致企业信息重复、信息冗余;当企业信息变更时(如变更企业名称),就容易出现各业务系统中企业信息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同步维护各个业务系统,使得系统操作复杂、维护困难。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的不一致、不对称、不及时,直接导致了业务流程的割裂。如已违法尚待处罚中的企业申请了新的审批业务,应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未引起“重视”等等。
统一设计 构建一体化监管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饱受信息化“烟囱”之苦的深圳食药监深切认识到全面改良业务平台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只有同具备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脚踏实地工作作风的公司合作才能建成领先的信息系统。
鉴于浪潮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厂商,能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烟草、政府、税务等多个行业有优秀的建设成果和独到的业务理解,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从2008年开始深圳食药监便与浪潮接洽,双方经过长期细致地了解和探讨,浪潮提出的“统一设计,构建基于综合业务平台的一体化监管服务体系”的理念,得到了深圳食药监的高度认可,并于2010年5月开始先后实施了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
2011年8月,一期项目上线后,深圳食药监协同监管电子平台即实现了业务全局规划、架构整体设计、系统平台开发的建设模式。立足于完整的药监业务,从底层设计上将数据中心、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执法稽查、行政办公等业务连接整合在一起,每项业务之间由“神经”(业务流)和“血管”(数据流)相连,审批不再只是审批、执法也不只是执法,而是食药监业务体系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注重业务的整体性和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一个一体化的监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