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国布洛芬原料药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前不久,作为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四大产品之一的布洛芬,遭遇印度企业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此项调查申请人为印度的Shasun    Pharmaceuticals    Ltd.公司,涉案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印度反倾销一向是一种敲山震虎的手段,意在削弱对手的竞争力。

  据了解,一直以来,印度是我国布洛芬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然而,受欧债危机和印度货币贬值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对印度的布洛芬原料药出口已经大幅下降。中国医保商会日前已经发出预警,提醒对印度出口布洛芬的企业及时做好应对准备。

  国际竞争波涛汹涌

  布洛芬为芳基丙酸类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其消炎、镇痛、解热作用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处方药物之一。现在布洛芬已被收入到《中国药典》,还被收入到美国、英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国家的药典。几十年来,布洛芬国内外市场长盛不衰,预计未来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64年,Nicholson等研究人员成功合成出异丁苯丙酸;1969年,由Adams阐明了它的药理作用英国布茨(Boots)药厂首先获得专利权并投入工业化生产。1970年,布茨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布洛芬生产厂家。在布洛芬投产后的20年中,由于受工艺条件等的限制,企业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偏高。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相继发明了羰基化法和12-转位法合成布洛芬的新工艺,特别是羰基化法合成工艺,使整个工艺路线缩减为简捷的3步反应,且各步骤的收率均高达95%以上。布洛芬生产规模也因此得以大幅提高,有的企业年生产规模达到3000吨以上,生产成本因此大大降低。

  目前,全世界布洛芬的总生产能力已达3万余吨,年产量为2万余吨。自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多次扩产和兼并,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生产规模现已达到5000吨左右,成为全球主要的布洛芬生产厂商。另外,美国的Albemarle公司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左右,美国乙基公司拥有年产3000吨的规模。这些布洛芬生产巨头都分别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和采用适合自己的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庞大,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合理的中间体配套能力及较高的化学工程和科学管理水平,具备综合经济效益和规模优势,长期以来占据了世界布洛芬产业的主导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医药工业迅速崛起,印度的SumitraCheminor公司结合自身情况采用12-转位法生产布洛芬,规模达到年产4000吨左右。另外,印度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大大低于西方国家。印度的廉价布洛芬猛烈冲击着市场,使世界上许多制药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布洛芬出口金额已达到1亿多卢比,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大其份额。

  国内药企后来居上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开发布洛芬,山东新华制药厂和陕西西北第二合成药厂率先投入生产,以后全国又有一些制药企业陆续加入生产行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布洛芬的产量很低,年产仅10余吨。

  1983年和1985年,布洛芬在英国和美国的专利保护相继到期。由于看好它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不少企业纷纷投资上马布洛芬项目,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布洛芬热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150余家医药企业投资生产布洛芬。在19851990年间,全国获得布洛芬原料药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就多达100余家,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有不少化工企业也上马生产。

  当时,各生产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一般企业的年产量只有几吨,少的更只有几百公斤。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落后的缩合工艺进行生产,收率低,成本高,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国布洛芬年产量最高时也只有百余吨,平均每家厂的产量不到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我国胶囊行业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高端产品市

  唾液诊断或成艾滋病检测新贵

  高价刺激中药材三七出口市场正增长

  中药饮片监管:忽视的药斗安全隐患

  植物提取物业2013年迎来国际商务标准

  抗HIV药物需求旺盛 蛋白酶抑制剂国内产能狭

  “中国制造”疫苗有望挺进国际市场

  “麻黄碱限令”趋严六类非处方感冒药转处方

  含“麻”感冒药转处方药 市场洗牌烽烟再起

  国内中枢神经系统市场受外企追捧

中药材市场:毒性动物药材价格飞涨

2012年: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缓慢前行

预充式注射剂市场稳步增长

紫杉醇成肺癌市场药品增量的主推手

布洛芬:借助自主品牌垒高市场地位

年底医保控费因素发酵 影响医药行业增速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将出 中药扩容或加大

生物仿制药成新兴的价值洼地 靶向药物为主方

国内“孤儿药”产业亟待政策支持

保健品行业“一路快跑”华丽背后藏着隐忧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