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深化医改第5年,会拿出怎样的成绩单?
取消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零售价,向药价形成机制“动刀”;民资、外资“进军”医疗迈开更大步伐,倒逼公立医院改革;严惩6类涉医违法行为,探索医疗纠纷处理法治化路径……2014年,深化医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专家分析指出,相比前几年完善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2014年的医改已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机制。
药价“动刀”:取消药品计划定价,政府向市场转交“定价权”
【政策回顾】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药价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新闻背景】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主要有三种方式:政府定价(最高零售限价)、中标价(基本药物集中招标价)、零售价(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定价)。此次药价改革方案针对的主要是第一种药品,约有2700种,占我国药品市场的23%。
成本仅10多元的药品,卖到患者手中高达200多元;而几元钱一瓶的低价优质药却日渐难觅踪迹,近年来药品价格虚高导致民众“看病贵”问题突出,舆论普遍将矛头指向“以药养医”以及政府主导的“计划”定价模式,其间的医药腐败和寻租现象是助推高价的因素之一。
【前景展望】药价会涨还是会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公众用量大的医保药品价格影响不大;其他药品将会因原料成本和市场竞争价格上涨或下降,如血液制品等紧缺药品就有可能涨价。但药价整体不会失控,政府放开定价职能,但会强化监管职能,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市场合理形成价格。
“鲇鱼”来袭:民资外资“进军”医疗,激活公立医院改革
【政策回顾】8月,我国明确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地区符合条件的医疗事业单位改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机构改革。
【新闻背景】近两周内,由台资捐建支援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国内最大社会资本投资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相继在京城开业,前者聘请台湾、美国的医生,后者收费则按当地三甲公立医院标准,可以想像,两家医院将成为公立医院的强劲“对手”,为社会资本办医树起新的形象。但是,扎根过程中,社会资本办医还需跨过医保、人才等多道坎。
【前景展望】公立医院改革如何被激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说,外资医院以及大型社会资本医院的进入,将提升现有民营医院整体水平,对公立医院产生外部竞争压力,激活医疗市场;同时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医疗总费用。
医闹“严打”:严惩6类违法涉医行为,医患和谐需化解根本矛盾
【政策回顾】4月24日,最高法、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公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对殴打医疗人员或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新闻背景】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医生被患者打死;湖南湘潭县一产妇手术后死亡,家属围攻医务人员……今年以来,各地伤医事件不断“刷屏”,极端事件时见报端。近10多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年均上升22.9%,每所医院年均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
【前景展望】医疗纠纷能否“解结”?沈阳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宋平表示,严惩医闹有利于将医患纠纷处理拉回法治轨道。但医患矛盾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技术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科学的分层诊疗、增加医患沟通时间等是化解矛盾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