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西哥小叶薯蓣到穿山龙(亚洲薯蓣),再到黄姜,我国薯蓣皂素经历了资源的替代和技术的突破,攻克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皂素原料和生产的技术封锁,并一举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薯蓣皂素被医药界称为“药用黄金”,药用价值非常重要和广阔,是激素的基始原料。在世界的甾体医药原料市场中,我国的薯蓣皂素一直处于主导和垄断的地位,占领全世界甾体医药原料的97%市场份额。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虽然致力于寻找和制作替代品,但是由于先天气候地理条件和原材料的缺陷,导致替代品造价高昂,产品利用率低等缺点,以至于几十年来这些发达国家被迫只能依赖中国进口。
解决资源问题
薯蓣皂素是合成数十种甾体类激素以及黄体酮、睾丸素等性激素产品的重要药用原料。上世纪50年代,薯蓣皂素的主要生产国为南美洲的墨西哥,其主要原料为墨西哥小叶薯蓣及盾叶薯蓣等野生植物。当时,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垄断着国际薯蓣皂素市场,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经过我国医药研究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国内西南地区丰富的穿山龙等野生资源中,成功提取出薯蓣皂素产品,从而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激素生产原料的封锁。然而,由于穿山龙资源保有量有限,过度采挖必然危及这种野生植物的生长。
后经国内植物学家调查发现,我国特有植物——黄姜同样含薯蓣皂素,且这种植物非常适合我国山坡地种植,产量也较高。从此顺利解决了野生穿山龙资源不断萎缩的问题。黄姜也从此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薯蓣皂素原料来源。在种植高峰年里,我国仅湖北、陕西两省的黄姜鲜货收获量即高达十几万吨。薯蓣皂素粗品加工成遍布国内各地,其数量达上百家之多。所得薯蓣皂素不仅能满足国内合成激素厂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市场。至上世纪80~90年代初,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最大薯蓣皂素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黄姜中提取的皂素是医药工业合成激素的重要起始原料,以其为基础可合成加工如双烯、沃氏氧化物等中间体原料药产品和黄体酮、醋酸强的松、布地奈德、醋酸泼尼松、甲基睾丸素、环丙孕酮、米司酮、雄烯工酮、倍他米松、去氢表雄酮等激素类系列产品。这些药物用途极为广泛,是世界仅次于抗生素类的第二大类药物。
国际竞争激烈
薯蓣皂素虽是国际原料药市场的畅销产品,但该市场毕竟容量有限,加上我国药农过度扩大黄姜种植面积,导致2007年全国黄姜鲜货创纪录的大丰收,据当年媒体的报道,黄姜鲜货总产量超过20万吨,许多地方的鲜黄姜无人收购,只能烂在地头,“药贱伤农”的结果,使得此后几年各地农民种植黄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我国薯蓣皂素出口价也因货多价低而一路狂跌,并伤及整个薯蓣皂素产业。
直到2010年,国内薯蓣皂素生产才重新恢复元气。据行内专家估计,当时全国薯蓣皂素粗品年产量已突破1万吨大关,但国际市场对薯蓣皂素的消费量保持在6000~7000吨之间。再加上我国皂素提取企业工艺不精,其皂素产品的杂质含量较高(这与黄姜本身原料质量有关,墨西哥小叶薯蓣提取的皂素则质量较好),故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以来卖价一直不高。而西方制药厂商在合成高级激素产品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故中国薯蓣皂素生产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方厂商利用廉价进口的中国皂素,经精制后合成出各种高级激素原料药产品挣大钱。
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国际薯蓣皂素产业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是:印度加入了薯蓣皂素的出口竞争行列。原来世界上只有两大皂素生产国和出口国,即中国和墨西哥(后者生产与出口薯蓣皂素的历史比中国更早),两者出口薯蓣皂素的数量之比为3:1,但由于两国生产薯蓣皂素的原料不同故墨西哥皂素在国际市场上卖价远高于中国皂素。印度原本无薯蓣皂素生产,故该国医药业合成激素所需薯蓣皂素原料必须从我国或墨西哥进口。
在21世纪初,印度农业部门开始引种墨西哥小叶薯蓣,因为印度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小叶薯蓣生长。随着小叶薯蓣产量的剧增,印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