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年初的股市反弹夭折,然而医药生物却被基金和投资机构普遍看好,知名证券公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李君表示,过去几年,医疗行业新涌入的资金至少有50亿,未来5年还将涌入百亿量级的资金。据统计,近几年,中国的肿瘤患者已从280万人增长到350万人。投资者将其称为巨大的商机,看起来也许有点冷酷,但却是难以辩驳的事实。
自从2013年年初的反弹夭折之后,大部分投资者都对从6124点跌落至1849点的中国股市丧失了信心。在一片“跌跌”不休的凄风苦雨之中,只有两个行业板块仍然被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多:医药生物和传媒娱乐。对此一位投资人在私下聚会中开玩笑道,“苟延残喘”与“醉生梦死”将是今后投资的两大主题。
实际上,医药生物板块从2012年年中就已经显示出远远强于大市的走势,在A股大市低迷的情况下,医药生物板块在2013年年初开始已经走出超出大市45%的涨幅,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这个行业的乐观预期和强烈信心。
“2012年,医药工业的整体规模为16000亿,相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519322亿元,16000亿元的医药工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这意味着它增长潜力非常大。”一位知名证券公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李君说。
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含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含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药装备等,是医疗领域的三个板块之一。另外两个板块是医药商业,包括药店、医药公司等流通渠道;医疗服务业,包括研发、民营医院。
“医药工业里的部分领域,比如生物药、中成药的某些独家品种,达到爆发性增长。”李君估计,过去几年,医疗行业新涌入的资金至少有50亿,未来5年还将涌入百亿量级的资金。
“整个医药工业的年增长率在20%至30%左右,生物药的增长速度达到30%。一些公司,比如某家做生长激素的生物制药公司,甚至还能达到40%以上。”李君说,生物药价格高昂(例如针对癌症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就是生物药),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比如一种国内生产的针对肺癌晚期一种靶向药凯美纳,一盒21片,大概在2980元,另一种国外知名制药公司的治疗肺癌晚期的药物吉非替尼片,10片一盒的,市场价约5300元。”
隐蔽的“癌症产业”
尽管很多行业分析师都不愿意使用“癌症产业”这个词,但他们也都承认,跟发现、诊断和治疗癌症的相关药物和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链,其高速成长的背后的逻辑是:在未来,越来越多人将患上癌症,越来越多人将在治疗癌症上花费巨大。
支持这个产业链和产业规模的关键基础是癌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预计到2020年,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660万。中国的人口虽然只占到全球的1/5,但是癌症病人占世界的一半。《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还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
IMS艾美仕公司医药经济研究中心的咨询总监史思民透露,根据IMS的数据,2012年整个大医院渠道市场药品销量为4500亿左右。
诊断、治疗癌症的相关产业快速增长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所处的经济和医疗发展水平。“整个中国市场近5年的增长率,我们预测会在15%左右。”他曾对欧美发达国家2000年-2007年间GDP的成长与医药增长的关系做过研究,“欧美国家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医药的增长会高于收入增长”。
尽管国内的药品消费领域,会受到一些政策制约,“比如要求药品降价、降低溢价等”,但”由于整个人群支付能力的提高、医保覆盖面积的增加,看病的频率也会增加。也就是说,一方面就诊的人数会增长,虽然另一方面,国家对药品的控制也会增长,会限制药品市场的成长。但总的来说,它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