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儿童癌症患者数量一直在持续攀升,癌症已经是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癌症,整体来说是一种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加,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近90%的癌症患者在50岁以上。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国近期癌症发病率呈现指数式增长,如何防癌抗癌成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得癌症,而且并不少见。在中国,每年新增儿童癌症患者近4万,平均400个小孩里就有一个!同时,每年因癌症去世小孩超过1万,另外有100万家庭中有儿童癌症幸存者。由于环境污染加剧,生活方式改变,癌症检测水平提升等因素,中国儿童癌症患者数量一直在持续攀升,癌症已经是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意外伤害。而在美国,由于安全措施,比如儿童安全座椅等设施的普及,意外伤害大幅减少,癌症已经是儿童第一杀手。
按理说,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儿童癌症。
从情感和道德上来说,小孩得病让人怜悯和同情,而且一个患儿就足以让一个幸福家庭承受毁灭性打击。
从科学和临床上来说,儿童癌症基因突变较少,普遍对药物响应更好,而且抗药性没有成人癌症严重,因此治愈率高,这点白血病上已经证明。同时,治愈一位儿童病人,能挽救的生命不是5年,10年,而可能是50年,给生命带来更大希望。
因此,无论从情感,道德,科学,还是经济角度,攻克儿童癌症都是价值无限。我们应该大力投入,努力攻克。但不幸的是,恰恰相反,对于儿童癌症的投入和研究,全世界都非常落后。在中国,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政府科研经费短缺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攻克任何疾病,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发病机理,才能找到其弱点,进行精准打击。从本质上来讲,儿童癌症和成人的一样,都是基因突变,同时免疫系统失灵导致细胞恶性过度生长。但儿童癌症无论从基因突变类型,临床表现特征,还是对药物的响应都和成人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需要单独研究。儿童癌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非常多样化,一共有12大类,100多个亚型,不能一概而论,研究需要齐头并进,多面开花,因此需要科研经费的长期支持。
但相对于成人,儿童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全球领先,但2015年也只占其癌症研究支出的4%。相比而言,仅用于前列腺癌的科研经费,就超过了所有儿童癌症的总和。前列腺癌平均患者年龄66岁,而且多数人治疗效果已经很不错, 5年生存率几乎100%,10年生存率98%,15年生存率95%(这时候患者平均年龄已经是81岁)。虽然任何没有被完全攻克的癌症都应该被重视,但我觉得这样的分配比例是值得商榷的。
而在中国,对于儿童癌症科研的资助更是杯水车薪,研究非常落后。除去白血病,专注儿童癌症研究的实验室非常少。
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中国儿童癌症患者数量世界第一,而且非常集中,于科研是非常大的优势。美国医生通常一年见到几例,几十例儿童癌症患者,但中国医生一天或许就见到这么多。比如,仅北京天坛医院一家收治的儿童脑瘤患者数量几乎等于美国所有大医院的总和。
儿童癌症研究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样品不足,中国有这个天然优势,但可惜样品很多都被浪费了,没有能在相关科研上做出更多突破性进展,让人遗憾。如何鼓励更多人来利用这些宝贵的样品,让其成为攻克疾病的敲门砖,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美国总统最近提出了“抗癌登月计划“,提出从6大方向入手,其中儿童癌症就是一个。中国政府也应该有这方面的专项研究。
支持科研的民间公益基金匮乏
在美国,除了政府,很多研究经费来自于民间公益组织。由于政府经费不足,民间经费对于很多罕见病,包括儿童癌症研究非常重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仅美国圣犹大(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一年就接受捐赠超过8亿5千万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支持科研。由这些经费支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