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两年,国家食药总局再度叫停医药电商平台。面对挡不住的医药电商潮流,摇摆的监管政策何时能不再摇摆?
两周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简称国家食药总局)叫停了三家网上售药试点平台。
2016年5月27日下午4点,天猫医药馆给入驻平台商家发送了一则《关于药品类目紧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并要求商家即日起勿再发布销售药品。
这一次的暂停不止是针对天猫医药馆,试点的另外两家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下称“八百方”)和1号店都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在5月底6月初都接到了暂停的通知。
医药电商下一步怎么走,没有人知道。
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电商负责人李勇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他第一次听到要暂停第三方药品销售是在2016年2月底。当时,国家食药总局召集天猫医药馆、1号店、八百方三家试点机构及一些在平台售药的药店企业开沟通会。
“国家食药总局说试点到期了,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但总的意思是要停掉。”一位参会的内部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次会议让“暂停第三方平台售药”的传闻在医药行业内部小范围流传开。到了今年5月底,传言就变成了现实。
不过,李勇说,“好像后面又有一些松动,就是说先急刹车,后面再出新的政策。”
5月28日,八百方董事长张小兵也接到了广东省食药监局的短信通知。“当时大概就是说确定要停掉。”张小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三天后,他接到广东省食药监局的正式通知。但是具体到什么原因,“未明确说”。
从时间上来看,三家试点机构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结束试点。2015年8月份,国家食药总局就找三家试点企业开了一次总结会。不过,当时国家食药总局并没有给明确的结论,“也是一种默许,试点继续延期。”张小兵说。
不过在他理解,此次之所以叫停,“可能是试点效果未达到国家食药总局的预期”,“对于医药电商的尝试,总局可能认为在监管上还需要规范,毕竟三个平台所做的方向不一样”。
天猫和1号店的模式类似,是传统电商的打法,流量占优势。八百方规模相对来说较小,侧重于医药咨询和服务。但是三家相同的一点,都是持有C证(可以向个人提供自营非处方药)的药店入驻平台进行网上售药。
针对于真正停止的原因,截至南方周末记者发稿之时,国家食药总局并未给出相应的解释。
挡不住的医药电商
第三方医药平台网上售药试点实际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2013年8月28日,河北慧眼医药科技95095平台拿到了第一张互联网药品交易B2C的A证,A证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建网站在线零售药品。
当年11月12日,该平台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网上药品零售试点资格。
2014年1月,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元入主中信21世纪,之后更名为阿里健康,并以300万元的总代价购入河北慧眼,从而间接持有了第三方平台网上售药资格。不过2015年8月13日,天猫也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B2C的A证。之后,天猫医药馆名正言顺地可以网上售药。
另外两家分别是2014年7月获批的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8月获批的上海1号店。而根据国家食药总局此前的公告显示,试点期约为一年。
照此计算,到2015年9月份,试点就已经结束。阿里公关部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天猫曾经在到期之后申请试点续期,但未得到国家食药总局的批复。所以在政策默许的情况下,三家继续在网上销售药品。
但是从上面三家网站上可以看到,相关OTC(非处方药)依然在销售。一些药店的客服人员称,他们并未收到天猫方面要求几月几日暂停销售的通知,所以依然可以销售。李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政策给予的期限是到6月底,所以到7月份才可以看到是否真正停止销售。
互联网公司热切希望发展医药电商,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怪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医药市场都是牢牢地掌握在医院手中。国内药品渠道基本是两部分,一个是医院渠道,卖处方药,另外就是零售药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