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TC市场
新医改的带动,加上我国消费者自我药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加速了我国非处方药(OTC)市场的发展。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 OTC 市场规模约为253亿元,2011年,迅速增长至1400亿元,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900亿元。根据这个发展速度,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OTC市场。
随着OTC市场机遇的显现,再加上“专利悬崖”的到来,全球相当一部分重磅原研药失去专利保护,竞逐新领域成为跨国药企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OTC市场成为其战略部署重点。
2008年,德国拜耳以12.64亿元收购了包括“白加黑”在内的东盛科技;法国赛诺菲紧随其后斥资34.73亿元人民币收购我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培育好娃娃和康妇特两个拳头OTC品种;赛诺菲与杭州民生药业组建合资公司,间接并购民生药业维生素类OTC产品21金维他;今年3月,拜耳以36亿元人民币收购滇红药业除保健品之外的所有业务。
2.中低端医械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长期为外资企业所占据,如在核磁共振、CT等高端医院诊断设备领域,外资平均占比甚至高达约85%以上,而高端膝关节、心脏起搏器等几乎100%依赖进口。
在占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之后,国际巨头正将触角转向我国基础医疗领域,寄望分食我国基层医疗市场。
如在骨科领域,2012年11月,美国美敦力公司以8.16亿美元收购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康辉医疗有限公司;两个月后,美国史赛克公司(Stryker)以7.64亿美元收购创生医疗。创生与康辉在国内骨科器械中排名前两位。这意味着,跨国巨头在完成一二线城市和高端市场的布局之后,将与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形成正面竞争。
3.疫苗市场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使用国。新医改以预防为导向,带动国内疫苗市场不断扩容,无疑为国内疫苗市场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这一领域也因此成为跨国药企觊觎的目标。
2011年3月,诺华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浙江天元生物85%的股权,打开了中国的疫苗市场;2011年6月,葛兰素史克斥资2400万英镑购买在华合资公司——深圳葛兰素史克海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持有的 51% 股权,成为原合资公司的唯一股东,也希望通过建立本地化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在中国拓展疫苗业务。
4.中药市场
中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领域。随着近年来欧美替代疗法的广泛兴起和植物药独特作用被重新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制药企业在华寻找新的具有市场卖点的传统药产品。由于我国政府对外资进入中医药领域有着严格限制,禁止从事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等,不少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对中药企业的投资型并购,以迂回方式获取稀缺中药资源,占据传统中药市场份额。
2004 年 5 月,美国东方生物技术以 720 万美元收购了以生产中药为主的黑龙江松花江药业 100%的股权。2005 年 3 月,美国日晖集团对华良药业投资 1500万美元,专门开发吉林长白山“北药”资源。具有雄厚基础的华良药业在长白山腹地拥有 2040亩的GAP 种植基地,并购为日晖集团向该领域进军提供了有利平台。2009 年 7 月,中美史克与天津中新药业旗下的达仁堂中药厂开展合作,涉足中成药销售领域。
5.药品流通市场
根据我国入世承诺,2004 年 12 月 11 日起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可在华从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对外企而言,通过并购细分市场内的领先企业,可以规避进入障碍、节约准入成本,进而占有营销渠道。
2004 年 12 月,美国美华医药以 100 万美元的股权,全资收购北京万维医药,成为首家独资进入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外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