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内容的移动医疗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模式。产业链各方须适应产业环境和自身竞争力的变化,在生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移动医疗涉及的诸多环节中,信息收集和传递会优先诞生较多的投资和产业化机会。2014年是移动医疗行业逐步成熟后进入发展期的拐点年,预计经过2-3年启动期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医疗服务与互联网跨界融合
融合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移动医疗是现代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新形态。从移动医疗的细分领域来看,可以分为远程医疗和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等。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可以良好地管理和分配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可以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从而有利于临床研究的发展。
慢性疾病管理是一种为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开发设计的慢性疾病管理网络系统,通过全面导入疾病管理概念,针对常见慢性病的诊疗与科研,帮助科室快速实现慢性病病历的系统管理,辅助医生护士的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并为医院向患者提供多样化诊疗服务创造条件。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随着移动设备的频繁使用,人类社会进入数据暴涨的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通过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产生无限的商业价值。在医疗领域,通过医疗大数据搜索病人信息,找寻疾病线索;通过移动APP,市民与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联系;通过物联网技术,病人个体化自我监测变成现实,医疗信息化将加速医疗行业发展,以数据为内容的移动医疗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整体IT投资规模上,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每年的实际投入只占医院年收入的0.3%-0.5%,与发达国家3%-5%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内医疗行业信息化是从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发展,逐步向中小型医院市场普及;从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乡镇医院及农村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医疗信息化整体水平差距明显,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根据美国HIMSS协会医院信息化调查的数据,美国医院中具备超过50个信息岗位的比例超过31%,而国内目前尚没有一所医院的全职信息化人员超过50人。如果考虑到国内大型医院床位数、门诊量、收容量远超美国医院,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将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移动数据和桌面应用已超过美国。分析与数据匹配的社会互动关系,研究人类之间的信任建立、互动形成,应成为移动医疗的考虑方向。在美国,医疗诊断类的评价应用已成为建立医患互信的渠道。病人通过对医生信用的评级,公开数据,使移动医疗的潜在价值得到发挥。
有别于传统的医疗市场,移动医疗市场具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当市场规模较小的时候杳无声息,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会突然爆发,这一点在互联网金融获得了极大的验证。2014年是移动医疗行业逐步成熟后进入发展期的拐点年,预计经过2-3年启动期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左右。
多方博弈推动行业发展
从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来看,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
医疗产品是一种独特的商品,决策者、付费者和使用者三方相互独立而又制约,导致医疗领域成为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存在着众多根深蒂固的利益相关者,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和纷繁复杂的商业规则。我们认为,一项新的体系,只有满足了利益链条上各方的需求,成熟完善的体系才能建立。而移动医疗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中,将有充足的机会提供各色商业解决方案,最终构建庞大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