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们越来越追求多、快、好、省的购物体验,网购越来越普遍,小到衣服鞋帽,大到家具电器,网上淘一淘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样足不出户“逛”虚拟商城的购物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药品网购近几年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打开淘宝网首页,在搜索栏里输入“感冒药”,就能发现包括999感冒灵、云南白药风寒感冒颗粒等多种OTC感冒药在销售,有的产品月销量甚至达上千盒,这样的情况与早几年“网上药店销售惨淡,只占市场万分之一份额”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梦想变成现实三部曲
乙类OTC艰难试水
网上售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网上药店,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刹车”。1999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同)出台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暂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方式销售乙类非处方药”。2000年出台、目前已废止的《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允许部分省市进行网上销售非处方药的探索,其中规定,“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网站从事药品交易的零售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非处方药”。 200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九条规定,“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除已取得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单位所开办的网站外,一律不得提供药品交易服务,不得以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名义开办网上药店、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采购药品等电子商务活动。”可见,当时网上售药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
“松绑”但高起点设置
2005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这份文件对网上售药准入条件有了“松绑”的意味,其中第六条规定,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其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获得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要具有健全的网络与交易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完整的管理制度,具有完整保存交易记录的能力、设施和设备,还要具备网上查询、生成订单、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交易服务功能等。
2005年12月29日,北京京卫大药房网上药店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合法网上药店。有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网上药品零售时代正在拉开帷幕。
不过,当时的情况却是网上售药“梦想照不进现实”,究其原因,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分不开:第一,传统的购物理念没有转变,人们对网络缺乏信任;第二,但凡新生的购买渠道总要经历一番变迁才能真正迎合社会;第三,必须要有政策跟进、甚至松绑对相关营运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很显然,当时的市场认知和政府监管理念并不利于网络售药的发展。
“O2O”崭露头角
2011年6月20日,B2C(Business to Consumer)平台淘宝商城宣布试水医药行业,淘宝商城医药馆同时上线。上海复美大药房、北京金象大药房、杭州九洲大药房、江西开心人大药房以及云南白药大药房等5家医药公司作为首批合作伙伴集体进驻淘宝商城。2012年中国医药B2C全年规模达16.65亿元,这一数字在2011年是4亿元。2013年1月至6月,天猫医药馆引导成交超10亿元,几乎超过去年全年。
2013年8月28日,京东医药城正式上线。京东医药城采取的是一种新的网上售药服务模式,即“O2O药学服务平台”,其中的“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京东医药城推出这套全新的购买模式,用户在购买保健品等非限制性产品时,在线服务平台的“购物车”会自动生成《药学服务单》,并即时提交到对应的连锁药店。当连锁药店接到用户订单后,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