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精准医疗在中国:我们还缺些什么

精准医疗的概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传遍大江南北。从政府到民间,从医疗界到企业界,从投资人到老百姓对这一名词早已耳熟能详。精准医疗显然已经成了2015年的年度热词。

然而,它是美国用来忽悠世界的阴谋?还是市场上又一次昙花一现的炒作?我们真的理解精准医疗的精髓吗?在炙手可热的当下,精准医疗这锅99度的水还缺乏什麽?  

作为整个大的医疗产业界,如何正确认识精准医疗,看清精准医疗发展的机遇和切入口,并及时调整战略,对于相关产业界尤其是制药业、诊断业、治疗业和健康咨询业的生存和发展至为关键。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精准医疗的本质,指出中国精准医疗市场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行业的重要切入口。

什么是精准医疗?为什么各国都重视精准医疗?

现代医学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代表了医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循因医学的建立(Mechanism-based  Medicine)【前两次可以划分为医学与巫术的分离(第一次革命)以及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建立(第二次革命)】。

这一转折是循证医学基础上分子生物学引入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医学诊疗模式面临全面的改革。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医疗方面)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一转折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这一革命性的趋势并迅速建立新的诊疗模式对国家的发展和国民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精准医学的出现既不是美国“战忽局“的阴谋,也不是商业界的一时炒作。它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经出现,就不会回头。这个跟电话和手机的发展史有相通之处。智能手机的出现代替了以前的手机和“大哥大”,这个趋势不会逆转。

其次,精准医疗既不是简单的DNA测序,也不仅是大数据的收集,更不是使劲砸钱买仪器设备,它首先是医疗,是一种新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要遵循医学规律并要有更高的质量。

为什么精准医疗从美国开始?这是因为:1)美国的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完善,2)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非常普遍,3)精准医疗能够解决当前美国疾病诊疗中重要的问题。4)  精准治疗中的诊断成本仅占医疗成本的不到5%,然而它却可以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

中国为什么应该重视?有以下几个原因:1)  这是国际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2)国家进入老龄化,医疗问题在经济上成为国民经济越来越大的负担;3)国家经济刚好走在出口导向向消费和服务导向转型的关键时期;4)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精准医疗的目的是解决两个现代医学的核心问题:1)如何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以及  2)区分以后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既是一个科研和转化的问题,也是一个医疗问题。由此直接和间接涉及的行业和相关产业数量巨大。

例如针对第一个问题就会直接涉及到众多科研部门与医疗部门的合作、样本的收集与保存、临床症状和数据的详细记录与储存、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然后是诊断业实现合理的转化,这要涉及到诊断服务业本身及诊断仪器、试剂和技术开发行业;而医疗业要采用和切入这些成果,需要涉及到医疗本身、咨询及健康管理业以及保险业务;

对第二个问题则涉及到制药业的切入,开发针对特异群体的靶向乃至基因药物,以及药物应用到临床的诸多环节。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信息咨询业、行业管理的参与、政府层面的立法和监管。更加重要的是,医学教育行业的全面切入和升级。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的伦理、法律和道德层面等甚至都有深入的涉及。

精准医疗在中国:问题和挑战

精准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国内医学界的视野,迅速得到各方面共识的同时也很快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精准医疗要在我国发展要涉及到哪些要素:市场、资金、技术、人才、规范、社会和人们的认同度。我们分别简要分析一下: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诺奖!立法!中医药国际化正是时机?

  中国医疗器械管理要变天?2016敬请期待!

  归真堂携899头黑熊出没新三板 业绩不错 舆论

  国内首家挂号平台挂牌新三板:不靠挂号盈利

  靶向药中国造?阿斯利康加码在华战略投资

  美年大健康买方团以更高的收购价格 进一步优

  政策“围剿”下,中药大品种的6大应对策略

  全球戊型肝炎疫苗研发现状分析

  医药股供给侧改革摸底:医改效率锻造竞争内

  药企:难熬淘汰年 转赴利润战

社会医疗保险应探索由个人向家庭转变

2015年医保改革追踪 :医疗 兜底网 织得怎么

手机市场受挫,三星在生物制药领域下大注

国内麻醉药市场超百亿 三大巨头王者分析

医药电商的2016:轻微突破但仍不明朗

医疗器械投资好热闹,泡沫有多大了?

多行业抢先布局中医药健康产业

三明医改的成功在于敢于“违背”不合理政策

医院信息化连获“洋证书” 院间信息孤岛仍待

儿科医生严重缺失,门诊急诊被迫关停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