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在7月1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工作视频会上,监管层再度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加大改革,明确将“探索研究中医优势病种打包定价和付费方式改革等试点,加大对中医药服务的支持力度。”
另据记者了解,2014年,在继续巩固原有20个大病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卫生计生委还计划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将继续扩大。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各地要落实好将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新农合的中医报销比例。探索研究中医优势病种打包定价和付费方式改革等试点,加大对中医药服务的改革力度。
而在此之前,包括人社部、卫生计生委在内的多部门就曾经常放出信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中医药报销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有专家表示,既然监管层已经在“中医优势病种打包定价和付费方式改革”层面松口,那么,从长远发展看,将尽快尝试推开DRGs-PPS(按诊断相关分组定额的预付费制)。但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于,基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大背景,尚无法建立成熟的DRGs体系,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所有疾病的临床路径,如果想要通过开展支付制度改革实现费用控制目标,很容易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应明确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措施的重要性,将保证服务质量作为开展医疗保障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无论实施哪种支付方式,都将临床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作为考核支付方式执行情况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