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意大利称中国医疗市场是跨国公司的挑战

中国红利取之不易

近日,意大利咨询公司威普咨询(ValuePartners)最近出版的关于中国医疗市场的白皮书,把中国医疗市场比作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而应对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握政策走向并及时应变,进而实现增长。  

8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13亿的总人口,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已经解释了中国成为大部分跨国公司渴望的归宿地的原因。”威普咨询合伙人ThomasWu指出。  

这几年来,大型跨国药厂的这种渴望更加强烈。中国医疗市场总值约4千亿美元,并且每年呈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可以预见,医药市场今后会持续飞速增长:现行的医疗改革一直尝试推广全民医保,人们更加富有、人口老龄化、农村向都市迁移等改变,都增加了未来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但是,目前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威胁。比如仿制药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一轮接一轮的药品降价,极大威胁了跨国公司的核心利益。  

政策压力持久考验  

“跨国药厂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一定不平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本土生产商成长的因素,也有监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的作用。”ThomasWu指出。  

“减轻患者负担”的主题被政府一再强调。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跨国药厂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跨国药企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仿制药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仿制药主导着中国医药市场,市场份额将来还会继续增大。  

不到国外专利药售价十分之一的价格优势,让本土制药公司竞相生产仿制药,也让这类药大受欢迎。低价是仿制药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94%都是一二级医院的中国市场。  

此外,政府近年的改革支持仿制药的发展。政策规定,对于同一品种的药物,医院不能购买超过两种品牌。出于价格的考虑,医院中至少一半的药是仿制药,即使在三甲医院也是这样。  

为了可持续发展,跨国药厂必须在中国找寻新的竞争策略。最近,辉瑞和默沙东正与本土生产商合资生产仿制药。由于研发新药变得越来越困难,创新已经很难成为各大药厂保持价格优势的关键因素。  

更让跨国企业担心的是药品降价的压力。这一压力在中国已十分显著,未来还会加大。面对这种局面,所有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需要评估自己的成本结构。  

未来药品降价压力注定会持续增大。最近相关部门针对最高零售价举行了一次探讨,要求药品零售价不超过出厂价的25%。监管者要求所有生产者提供他们药品的平均出厂价格,以便评估这项措施的实施是否开始,何时开始,怎样开始。  

ThomasWu表示:“这些政策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企业必须重点考虑如何针对药品的流通管理制定新战略。”  

更加关注“合规性”  

近年来,合规(compliance)已经成为中外医药经理人们最关注也最紧张的话题。虽然合规一直都被药企以各种形式挂在嘴边,但真正触动敏感神经的还是从司法部门对于众多知名跨国药企既往违规行为开出的天价罚单开始。  

在过去的几年,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列的行动来打击医疗腐败行为。例如,政府出台了对医生以及医院高层可接受“礼物”金额的限制。在全国“两会”,医疗腐败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政府也表示解决此问题将是短期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医疗产品招投标行为中的腐败问题。中国的医疗产品招投标行为主要是在省级政府层面进行的。“两会”代表表示,这种现有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滋生了众多行贿受贿以及浪费等问题,短期内应该做出改变。  

为了满足合规方面可能的进一步举措,制药企业应调整组织架构,并重新审视业务模式。  

总而言之,不管是当下还是可预见的未来,虽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更加严格的监管,中国对于跨国制药企业来说,仍然代表着无穷商机。但是,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只有那些能够准确判断政策走向,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破解医疗器械创新难:广东撬动医疗器械创新

3D打印技术影响深远 或将推动医疗产品制造业

中药材“身份证”式管理箭在弦上

我国生物医药有望形成 8000亿市场规模

中国原料药企业沉重转型:消逝的黄金时代

原料药出口屡遭“双反”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美生物制药市场首次萎缩 仿制药贡献亮点

医药进出口贸易今年有望增长 比例可达8%-10

光靠节食降脂难 我国降脂药物使用率仅1.7%

植物提取物标准出台将带动质量提升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