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水平依然处于较初始的阶段,政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办医也有逐渐放开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各路资金自然不会错过。而操作灵活、嗅觉灵敏的私募基金闻风而动,加大持仓比例。
“医疗健康板块一直是我们重点投资的对象,在我们配置的各行业中比例是最高的。”深圳菁英时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超表示。在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中欧瑞博四期产品中,医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配置比例仅次于TMT板块和零售商业板块。
尽管目前市场经济不明朗,但众多私募基金都把医疗健康板块看作投资领域的“白马”,不管比例大小,总会配置一点。“市场防御能力强,越来越大的需求将催生巨大的商机。”陈宏超信心十足地预言。
由于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水平依然处于较初始的阶段,政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办医也有逐渐放开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各路资金自然不会错过。而操作灵活、嗅觉灵敏的私募基金闻风而动,加大持仓比例。
高估值却依然火热
23日上午,医疗保健板块相关个股表现抢眼,板块平均上涨1.82%。尽管A股市场仍然十分疲软,股指始终在2000点关口徘徊,但记者了解到,一些私募机构近期加持了一些防御类资产里的细分行业,如医疗健康产业。
据中欧瑞博研究总监张宪强分析,目前资本市场给予了医疗健康板块较高的估值溢价,目前行业平均估值相对于沪深300的溢价率在300%左右,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行业更高,而这种高估值在短期内依然会持续。
尽管目前估值较高,但依然成为不少PE的“香饽饽”。有业内人士认为,医疗健康已成为VC/PE眼中仅次于TMT的第二大投资热点,移动医疗将成为未来3-5年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礼来亚洲基金创始人、董事总经理施毅受访时表示,“中国医药行业现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产业规模这么大、空间这么大,又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VC/PE共投资了210家医疗健康企业,为2008年以来最高。投资金额总计19.9亿美元,仅低于“全民PE”火热的2011年。2013年医药投资涉及企业大概80多家、医疗设备50多家、医疗服务29家,其他12家。其中,医疗服务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2013年已经有29家医疗服务企业获得融资。
抵抗力强,市场空间大
生病了要上医院,不舒服了要吃药,生孩子、体检等医疗服务样样少不了,而这一切的需求都不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大的动荡。因此,医疗健康产业被资本市场认为是“最具抵抗力的板块”。
陈宏超介绍,长期以来,资本市场都把医疗健康板块当做一个防御性板块,即使在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该板块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不仅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相反,未来它的收益面会越来越大。根据国务院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目前才2万亿元多一点。”陈宏超认为,当下中国一个新的趋势性阶段已经逐渐形成,这就是老龄化。在他看来,养老健康行业以及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会产生新的变化,在人们的消费支出里,医疗健康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陈宏超还认为,在中国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健康服务业年产值仅占GDP的5%左右,而美国该项数据在2009年已达到17.6%。“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在医疗健康方面支出的比重还相当低,这就意味着我们上升的空间还很大。”陈宏超说,这是私募投资行业在所有投资领域中唯一没有异议的板块,而且是确定性最强的。
另一方面,政策暖风袭来也给了资本市场积极的信号。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初,《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出台。社会办医开闸的消息越来越密集,多个政策连续出炉似乎预示着社会办医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