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上海市儿科看病难的问题,在1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推出了《上海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专项任务》。“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创新运行机制,以就近结对、兼顾传统合作关系为主要原则,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形成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格局,提高同质化水平。
注册儿科医生与儿童床位数均高于全国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4.58‰,孕产妇死亡率为6.66/10万,继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邬惊雷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儿童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儿童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加强。市级综合医院儿科规模得到扩大,郊区5+3项目新建医疗机构产科和儿科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10%,新增新华医院、同济医院儿科床位345张。同时,上海还发挥社会办医作用,建设各类儿科医疗机构15家。
据悉,截至2015年底,全市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179家,其中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有68家,提供儿科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有141家,提供急诊服务的有76家,总床位数达到3600张(每千常住儿童床位数为1.63张,高于全国水平),全市注册儿科医师达到3205人(每千常住儿童医师数为1.45人,高于全国水平)。
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据悉,上海将加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儿科方向教育,适时扩大儿科类招录规模;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加大儿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按需开展临床医生转岗培训,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儿科强基层”继续医学教育。
此外,上海将建立儿科人才预警和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儿科紧缺人才目录;制定有利于儿科医师流动的多点执业政策;改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推行“儿童健康服务+互联网”服务模式
邬惊雷介绍,“十三五”期间,沪将创新运行机制,以就近结对、兼顾传统合作关系为主要原则,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形成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支撑社区卫生服务的格局,提高同质化水平;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疑难杂症病人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着重解决突出问题,缓解优质资源供需矛盾,将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儿科服务新机制,推行“儿童健康服务+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儿童预约治疗、检查和化验结果网上查询等便民服务。到2020年,市级医疗机构儿科预约就诊率超过50%。
此外,上海市将改善门急诊环境,在全市综合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坐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内容。
2020年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执业医师不低于1.5人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儿童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到2020年,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全市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助理)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5人,核定床位不低于2张。
邬惊雷介绍,到2020年,将建成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让每一个儿童都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儿童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