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价改革迷思:单兵突进难撼中国畸形医疗体制

挂钩的旧模式,仍难有突破。

此外,被谈判药企在医保支付、财税政策等方面是否能真正获得优惠,是重要筹码。如果只是单纯降价,而不给予药企实惠,将影响企业参与谈判的积极性。

医院更自主

除了对特定药品进行国家谈判,中国大部分药品的实际采购价格仍然由省级招标采购决定,不过具体的游戏规则将有所调整。

国家卫生计生委6月中旬发布《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指出,下一阶段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确立所谓分类采购的原则,安徽、浙江、北京等地区会先行试点。

新政的一个主要改变是,缩小省级招标品种规模。

除纳入国家谈判的药品,其他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救药品、基础输液、常用低价药等药品,未来将由医院直接挂网采购,也就是说这些药品不再经过集中招标采购,医院可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讨价还价

显然,新政策赋予了医院更多自主权。

中国公立医院自主采购权力在2000年前后,逐渐让渡给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并且从地市级招标逐渐过渡到省级招标。

过去十多年,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基本上是政府点菜、医院埋单:医院需要使用的大部分药品品规,由政府招标遴选出若干家供应企业,并确定采购价格;医院只能从名单中进行选择,并按既定的价格支付费用。

通过集中招标采购来控制药品单价,进而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支出,这个逻辑看似通顺。

但由于以药养医机制仍未破除,医院仍存在使用高价药的动机,医生往往选择中标药品是价格更高的,同时药品回扣与滥用愈演愈烈。因此,招标并没有降低患者医疗支出。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施多年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公立医院主动使用低价药,杜绝药品滥用,才是控制医药费用的关键。常用低价药直接挂网采购就是适当保护其价格,避免出现救命药短缺的尴尬。

新政的另外一个改变是:二次议价的方法将被更大范围地使用。

所谓二次议价,就是在省级招标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再次与药品供应企业进行议价,争取企业让利,医院议价收入部分或全部归属医院。

这一策略早在招标制度启动时就已提出。

支持者认为,二次议价把原来医生个人得利的暗扣变成医院得利明扣,增加了医院的合法收入,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灰色空间,并激励医生和医院发展。

但招标决策者认为,二次议价冲抵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功用,因而明确规定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尽管上有政策,实际上医院中以明扣暗扣药房托管等各种形式变相的二次议价屡禁不止。

山东一家县级医院药房托管招标信息发布出去,多达21家企业来竞标。最终,医院以药剂科为依托,把与医院药品服务相关的人员、各项服务职能从医院剥离出去,组建临床药品服务中心,交给医院仍可控制的药品流通企业经营。

还有一些医院不敢大规模进行二次议价,就选择部分高价药进行二次议价,比如肿瘤药。

本轮新政中,省级招标采购之外进行的联合采购医联体采购等方式,实际上就是二次议价。因此,在省级药品招标采购以外,可能再增加一个新的招标层级,比如允许地市级进行联合采购。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改革动向令人鼓舞,并寄望于医院未来能获得更多的药品自主采购权。

药价单兵突进微效

药品价格,在中国医改中一直和医疗费用问题牵扯在一起。在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收入高达45%的大背景下,降低药品价格始终被看作降低医疗费用的手段。

通过多种形式降低药品价格,破解以药养医,是医改执着的目标。

如今,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正在落地,国家谈判机制、省级药品招标、医院挂网采购、地方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企业互联网电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药材坐上过山车 价格开关谁来控制?

  大病医保背后的问题:从筹资到控费

  “转行潮”来袭 医生离职需谨慎!

  医药电商: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采购成本

  社会办医眼盯医保不可取

  医疗O2O到底拼什么

  医药生物行业:药物研发监管风暴,去伪存真

  基层医院的呼声:“上令”与“下达”到底有

  医疗O2O到底拼的是什么:不看模式看疗效

上海莱士47亿收购同路生物或存风险

广药1.5亿+复星医药2亿,重庆医股股份认购成

药价“松绑”两个月,失控还是回归?

精准医疗 未来谁将抢占先机

北京严查医疗器械经营 六点值得关注

201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1080.92亿

大病医保落地:哪类医疗器械产业终将获利?

上半年西药进出口数据分析:脚步放慢,预计

基层是否应该有专科

专利药仿制新政:扎实研究才是王道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