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药励展、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7年(第九届)中国医药战略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发布会隆重召开。会上重磅解读了《2017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并发布了2017年健康产业临床最信赖品牌榜单。
行业总体蓬勃发展,未来压力来源于三项政策
“改革开放给医药行业带来持续繁荣,而不断出台的医药政策则是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在会上介绍了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现状,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得益于市场经济,得益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预计2017年,全国药品生产销售收入同比将增加10%-12%左右,实现利润总额比2016年增加12%左右,出口比2016持平或略降,医保控费政策、两票制、药品一致性评价三项政策将给行业带来压力。
各项政策引领改革推进,企业机遇大于挑战
近两年,国家密集出台医药行业相关重大政策。2016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编制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调研员丁建中分析,该《指南》强调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突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并着力提升质量品牌,贯穿了创新、开放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同时推进兼并重组并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他指出,当前医药工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企业发展要把握当前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丁建中建议,药品生产企业要发展,不但要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同时,还要推进绿色改造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药品流通领域方面,今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国务院医改办王禹指出,我国药品领域“多小散乱差”局面尚未改变,药品市场问题突出,《若干意见》的出台,在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方面,鼓励药品生产企业按相关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合理选用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和评价。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按通用名制订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尽快形成有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使用的激励机制。他表示,《若干意见》还有很多创新点,政府部门一定要狠抓改革措施落实,确保改革有序展开。
医保支付改革方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主任董朝晖指出,市场价格的形成和价格政策的协调两大问题造成了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困难的现状。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标准的同时,要考虑目录调整“宽进严管”,为市场竞争打下基础。例如增加同类药品,有利于引导市场竞争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实施打下基础;防范药品短缺,患者有更广泛的选择。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鼓励创新,给创新药进医保开辟专门的渠道,为医保目录的常态化调整积累经验,目录调整更加公平、透明。
医疗器械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近年来,医疗器械成为发达国家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抓手,受到高度重视。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额达389.1亿美元,年销售额平均增幅达到20%,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也在以25%的极快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距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指出,尤其是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落差巨大。他表示,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医疗器械企业大力营造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与外包,引导企业进入合作创新、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
2017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
本次峰会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解读了《2017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她表示,当前,大型医疗机构管控进一步加强,药品销售增长乏力,而基层医疗为核心的广阔市场销售占比稳步扩大。她重点指出,制药企业已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以规模取胜、创新主导、改制转型是拉动医药行业增长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