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16613亿元,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2016年,社会刚性需求引导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常态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6月3日,商务部发布《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5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整体规模、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经营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销售规模增长趋稳
商务部统计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总体呈现销售规模增长趋稳、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1661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332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6%,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262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28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6%,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7%,与上年基本持平;净利润率为1.4%。
在1.66万亿元的销售中,药品类居主导地位,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4.2%,以下依次为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3.6%,医疗器械类占3.4%,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2%,其他类占2.8%。
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5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已有3家企业年销售规模超千亿元,1家企业年销售额超500亿元,还有24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从增速来看,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增幅趋于缩小。2015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3位与上年相比增长19.6%,前10位与上年相比增长18.0%,前50位与上年相比增长16.3%,前100位与上年相比增长15.6%;增速与上年相比分别回落0.4、1.4、2.7、2.5个百分点。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5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68.9%,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前3位药品批发企业占33.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前10位企业占46.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前50位企业占63.1%,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水平持续提升、药品零加成政策推广、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加之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购物方式为主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形成,零售药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增速逐步放缓。
数据显示,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3323亿元,增幅由2014年的9.1%降至8.6%。《报告》特别指出,“十二五”期间,药品零售市场年均增长13.1%,2015年增长率低于年均增长率4.5个百分点。
与批发企业类似,我国医药零售企业连锁率和集中度在2015年均有所提升。截至2015年12月31日,销售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的门店总数达到52012家,占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的11.6%,销售总额为956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28.8%,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零售企业有21家,销售前3位企业销售额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6.7%,前10位企业占15.9%,前50位企业占25.7%,占比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此外,2015年我国医药电商发展较快,网上药店、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在2015年增长迅速。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有517家企业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与上年相比增加164家。其中,25家具有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证照(国A证),比上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