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粹”中药出口何时不再尴尬

讲到中药,人们就会把它同“国粹”两字联系在一起。然而,“国粹”如今却到了十分尴尬的处境:尽管我国的中药产值在世界植物药比重中仍占有较大的优势,但目前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汉方中药”对我国的中药构成严重的威胁。有关专家认为,中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四处围剿堵截的窘境,主要因为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能涵盖中西药的药检标准,因此从根本上堵住了中药走出国门的路;国际市场上,各国传统药物管理规范和文化差异造成了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高门槛。另外,中药材与中成药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长期“纠缠不清”,也给中药出口蒙上了阴影。   

而在中药出口上,多头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关主管部门政策出台互不配套,甚至相互制约,无形中给中药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据对中药类海关编码商品进行的统计,平均每个中药商品的出口都需要办两到三个证,而且手续繁杂,费用昂贵,令不少中药企业“望而却步”:宁愿在国内市场漫步,也不想走出国门“打天下”。   

中药现代化是实现中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为此,有关专家开出的“方子”首先就是改革落后剂型。中药尽管有“偏方一帖,气死名医”的美誉,但剂型落后,“黑、大、粗”已成为中药的标志,携带几大包中药饮片、慢慢地服用膏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快节奏人们生活的需求,需要尽快推出适应人们需求的新剂型。当然,与西药相比,我国中药也有独到的优势,如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在新药开发上具有开发成功率高、耗时短、开发费用相对较低等。中药制剂要减少传统的膏、丹、丸、散和汤剂型的生产,可从我国现存的几千种中药方剂中进行二次开发,多研制生产剂量相对较少、服用方便的片剂、胶囊、颗粒剂,通过改换制剂辅料、开发缓释、控释制剂和粘膜给药制剂等途径改进药物制剂。药物的针对性和适应症要比较明确,不可包罗万象。   

其次,实行中药包装国际化。制定中成药包装材料、结构、容量、标志、说明书乃至封装方法的系列标准,使中成药包装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具民族特点。我国的一些中药生产企业往往有重内在质量、轻包装质量的倾向,由于包装问题而导致好药卖不出好价钱的事情屡有发生,前几年甚至发生外商要求去掉进口无包装的“赤膊”人参的事情。由此可见,中药包装国际化非同小可。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基因药欧洲获准上市 基因产业冷冻十年再热

  新GMP无菌认证倒计时挑战企业策略

  别把“孤儿药”看成殉道者

  新医改初显成效 PE加码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上半年医药工业喜忧参半 增速放缓

  基药招标或破局 新目录向老年儿童用药倾斜

  基药政策机遇多 民营制药产业加大资本扩张

  全球药品市场预计2016年将翻番

  欧盟植物药注册策略及应用

  本土药企爆料:外资高价药入医保导致无底洞

国内药品逆向物流情况令人堪忧

营养保健业首纳十二五 诚信危机倒逼行业自救

兼并重组成医药企业发展重要路径

原研药单独定价特权致药价虚高

中药国际化步伐缓慢 提升质量标准成重点

跨国药企接连在华成立合资公司 深耕中国市场

多个疫苗新产品面世 “中国军团”酝酿爆发

中药材“掺伪掺劣”层出不穷 缺乏规划化评判

发改委再调药品价格 罗氏等外资药企首当其冲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