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已久的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新政出台啦,群众今后有望在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看到更多大医院的好医生。日前,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省中医药局、广东保监会等四部门,印发了《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的通知》。
对比国家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广东在国家允许探索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有四大政策突破。最大的突破是医师多点执业无需经第一执业机构审核同意,事先向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书面报备即可。这意味着以后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医院审核同意,只需多点执业前向医院“打个招呼”,办好备案就可以了,自由程度更高。
其次,流程简化、无需审批、备案登记即可。由拟接收多点执业医师的医疗机构,向主管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书面备案即可。
第三,已在广东获得短期行医资格的港澳台医师可在省内多点执业。据了解,目前符合条件的在粤港澳台医师有200多名。
第四个突破是探索区域注册制。广东鼓励参加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地市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区域注册,将医师的执业地点由原来的单位变成某一区域。目前先在深圳、珠海、东莞、中山4市探索,随后将推广到全省。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张伟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医疗人才流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体现,也是对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重大支持。对于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医疗”,也提供了政策支持。
■行业影响
基层、民营医院欢迎
大医院院长或成阻力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对群众看病、医疗行业生态将带来什么影响?
专家分析,对于患者来说,今后有望在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看到更多大医院的专家,看病更加方便。
对于医院来说,则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目前技术队伍紧缺、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最大问题,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全面“松绑”后,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引进人才,“为我所用”,看到发展的曙光。而大医院的院长则多担心医生流动会影响其在本院的工作,甚至把病人带到别的医院去。
有业界资深人士指出,新政“看上去很美”,但实施会遭遇不少或明或暗的阻力,特别是来自大医院院长们的阻力。很多发达国家的医生是“自由人”身份,可以自主决定与多家医院签约服务,但我国公立医院的医生目前还是“单位人”身份,工资、社保、职称、课题都在公立医院拿,还是要受制于医院。虽说只需“知情报备”,但实际上如果院长不同意,他们要出去多点执业也不容易,压力颇大。所以要彻底推广多点执业,还必须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层次改革。目前大多数医生可能还处于观望状态。因此专家估计,新政发布后,短期内医师多点执业注册量不会很多。
不过,也有一些广州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对新政表示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是在完成本院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应该不会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而多点执业将会扩大医院的影响,一些危急重症病人可以通过多点执业的医师转送到本院治疗。
■政策解读
假如小明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外科医师,想去东莞市人民医院多点执业,他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问题1
小明能否满足多点执业条件
答:国家政策规定,允许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的医师多点执业,公卫类别的医师不在多点执业的范围内。除此之外,小明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医师多点执业工作;且最近连续两个周期(也就是最近4年)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
在以前,医师多点执业的医院数量限定在3个以下,新政取消了这种限制。小明除了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执业外,还可以在多个其他医院进行多点执业。
小明的院领导如果想要多点执业则没那么简单。国家规定,在公立医院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医师,一般不能从事多点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