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087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2012年,青岛首开先河,第一次明确规定将罕见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之内。3年后,本着“以病带药”的思路,青岛已将26种罕见病特药特材正式列入大病医保清单。
据刘军帅介绍,这么做实际上每年的相关支出完全可控在1亿元左右。
“关键不是钱的问题,是观念和管理的问题。观念决定你该不该做这件事情,管理决定你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刘军帅说。
观念上,刘军帅认为,一定要建立人本位而不是钱本位的价值观。在抢救生命面前,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基本的,罕见病医疗也是基本医疗,应纳入“保基本”的范畴。
管理上,青岛通过“政府主导,合作共担”——政府、药企、社会、患者4方共担费用的机制,打造罕见病患者立体化的保障体系:“长”保障跨度,“宽”保障范围,“高”保障水平。
“青岛这些年做的罕见病改革是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刘军帅表示。
类似“星星之火”对罕见病患者来说意义深远。
“政府对罕见病、对‘孤儿药’的支持是‘1’,有了这个‘1’,就可以再通过方面面的力量往后面添‘0’。”中国血友之家创始人关涛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