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合肥市近年来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合肥市125个乡镇卫生院、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34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部达标,全市共创建29个“合肥市示范乡镇卫生院”。
记者从合肥市卫生局获悉,合肥市各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中心,目前整个合肥市共有10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社区服务中心加入国家级行列。
合肥市卫生局局长张晓庆提出,合肥的医改,就是要积极打造“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人人都能拥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幸福之城”。
下一步,合肥要在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倡导公众形成良好的就医习惯,真正实现“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的良性就医局面。
灵活用人机制,探索医改新路径
随着基层医改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推进,合肥市在医改方案中也不断创新举措,除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还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公平激励的考核机制。
今年5月,肥西县在合肥市率先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由肥西县医管会聘任肥西县医院和肥西县中医院院长。
记者了解到,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肥西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结合实际及时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肥西县医管会和肥西县医管办,明确了肥西县医管会的工作职责。由肥西县医管会聘任了肥西县医院、肥西县中医院院长,两位院长的履职情况,将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等次兑现院长待遇。
在资金投入方面,肥西县政府承担起两家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全部费用和编制部门核定人数范围内工作人员的五险一金,并设立专项补助基金,对公立医院的基建、设备投入、学科建设等进行补助。
为了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肥西县政府投入3.5亿元建设的肥西县医院新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正在逐渐完善,县乡医疗协同体成效初显。
推进基层医改,打造“合肥样本”
根据今年合肥市最新的医改方案,合肥市还在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协同新机制,促成形成稳定的分工协同机制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在基层医改方面,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不断完善,合肥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组建由全科医生担当的家庭健康服务签约,提高服务质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加强。
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上,合肥市已在推进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规范性的政府补偿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并严格控制老百姓看病出现的“三费”。不仅如此,今年合肥市辖区内的多家公立医院也开始陆续推进按病种付费政策,涉及到的病种种类在不断增加,让老百姓看病少花冤枉钱。
同时,合肥正在向以信息化为牵引,以名医名家为支撑的“大医疗、大卫生、大服务”方向迈进。目前,合肥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已建立,在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流程、简化病人就医程序、方便市民就诊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下一步,合肥市还计划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发行加载金融应用的合肥市民健康卡,用以方便合肥市民就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惠及全民的重大责任工程,合肥市将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突出改革实效,在医疗改革的深水区破浪前行,带给百姓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