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元,广州市人保厅近日公布的医保缺口数据,正在成为本土制药企业抵御外资药企侵吞市场份额的又一“利器”。
高伟(化名),广州某医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日前他将一份广东省药学会2011年单月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发给了媒体。他称,这么做,不单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中国本土的医药产业。
该数据显示,单月销售前55名的药品中,外资药占了29个,而这29个当中不少价格昂贵的品种在近几年都已经悄然进入了广东医保报销范畴。在高伟看来,在可报销和允许15%加成的刺激下,患者、医生和医院都会偏爱外资高价药,而倘若长此下去,医保将成一个无底洞。
1.3亿元亏空“悄然来临”
8月4日,广州市人社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居民医保基金实际缺口达1.3亿元。
依照该局的说法,事实上早在2010年社保年度缺口就已达1.3亿元;2011年应该不少于2010年。
由于上述巨额亏空数据公布,恰逢《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草案)》(下称《条例》)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上征求市民意见,坊间多认为数据旨在为新保险条例出台铺路。依照草案,广州城镇居民医保缴费年限拟由10年延长至15年。
当然,主导修法工作的广州市法制办则并不认可上述猜测,强调提高缴费年限并不是因为医保资金出现缺口。
不过,这一数据的公布,还是在制药行业炸开了锅。近日,南都记者正式收到了前述“2011年单月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在不少本土医药企业看来,医保的亏空与外资高价药入医保不无关系。
外资贵药是罪魁祸首?
阿斯利康规格为250m g×10片/盒的易瑞沙(吉非替尼)在广东的“单价”为5500元,诺华规格为100m g×120粒/盒的格列卫(伊马替尼胶囊)在广东的“单价”更是高达16000元。但这些药物均已“有条件地”被纳入到了广州医保报销范畴。
依照广州多家医院医生的说法,“格列卫作为化疗药物目前已经纳入了医保报销的范围,广州地区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特定项目病人均可按乙类医保药物进行报销”。抗肺癌的靶向药物易瑞沙,这一单个病人每月用药花费15000多元的药物,“从2010年起,只要符合条件的广州医保参保人都可以获得这种药的报销,报销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第二是患者要做一个名为EG FR的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证明病人服用这类药物的有效率较高,即符合医保报销的条件”。
事实上,近几年来还有不少价格昂贵的慢性病治疗药物也被间接纳入了广州医保的报销范围。以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波利维为例,因为有了“门慢”,而销量大增。南都记者拿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