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国OTC产业增长滞后于医药行业水平


从在昆明举行的中美OTC(非处方药)创新发展论坛了解到,201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与会专家指出,由于我国民众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国家对非处方药管理尚不完善,非处方药与整个医药产业发展相比仍然滞后。

专家分析,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建议国家在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和医改政策时,更加重视和支持积极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并简化O T C注册与转换流程,积极扶持创建O T C品牌。

非处方药产业发展迅速 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

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药监部门审定批准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这类药品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疾病的自行诊治。

“这些小伤小病通过自我药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发展非处方药产业,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白慧良介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对非处方药物及健康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非处方药行业随之快速发展。自2000 年以来,我国非处方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加,2011年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占我国医药销售额的15%至20%,非处方药市场容量跃居世界前列。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物品种已具有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预计到2014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9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及大医院,社区医疗资源不足,自我药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补充。”世界自我药疗产业联盟(WSM I)主席、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宇认为,目前我国非处方药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未充分释放。

管理不科学 意识不普及 产业增长低于行业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我国老百姓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另一方面非处方药的很多特点并没有在我国的医药管理中得以体现,从而导致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

长期以来,受“是药三分毒”等传统观念影响,我国老百姓对于药品总是“敬而远之”,自我药疗概念在社会上尚未得以普及。不管是小病还是慢性病,老百姓大多都会选择到医院治疗,而不是到药店买药进行自我药疗。去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医院销售就占了大约40%的份额。

专业复杂的药品包装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的形成。“为了避免一药多名,国家要求企业用专业化学名来标注说明,消费者往往看不懂,难以对症下药。”郭振宇告诉记者,我国公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商标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这对消费者认知非处方药却造成一定困扰。

而在发达国家,非处方药的外包装往往会突出商标和患者容易理解的病症描述。葛兰素史克全球消费保健品研发部副总裁StanLech介绍,美国的非处方药品会在醒目位置直接标注“感冒药”或者“治疗腹泻”等内容,帮助消费者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症状的药品。

另一方面,国家对非处方药的定位导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非处方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虽然我国实行了药品分类管理,但OTC注册、转换、标签、说明书管理及价格等管理办法没有完全体现OTC的特点,与处方药一样严格受限。”郭振宇说。

以新药审批为例,非处方药并没有单独的准入门槛,和处方药一样,上市后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复杂的注册流程及长时间的审批程序,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生产非处方药的积极性。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市场分析
2011年冬虫夏草出口量减价升
我国疫苗产业仅处于行业中早期
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1448亿元
终端上柜销售是确保OTC销量的关键
专利药与仿制药 医药竞争无界
OTC营销:形式产品不只是形式
舆论漩涡中的海外中医
2012药店发展:OTC小店或可成气候
探寻美国的OTC药物:未来路在何方
OTC价值创新要上“中国色”
2012年中药保健品研发应用情况研究分析
甜味剂甜菊糖将迎来出口的黄金时代
2011年原料药出口:40%品种出口量下降
2011年环丙沙星原料药出口量价齐升
中成药“出国”另辟蹊径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