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格局分析

2011年全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量价齐跌,出口量为10.08万吨,同比下降24.76%;出口金额为4.54亿美元,同比下降47.66%;出口均价为4.5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0.43%。

对传统市场出口大跌 新兴市场风光不再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依然是我出口的主要市场,累计出口金额占比达77.65%。较之2010年,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对亚洲出口金额下降44.26%,其中,对印度出口金额下降52.21%;对欧洲及北美洲出口金额分别下降53.43%和57%,其中,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下降58.86%,对美国出口金额下降58.83%;对新兴市场非洲及拉丁美洲出口降幅亦均达到30%以上。可见,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低迷。

经营队伍同比减少 生产企业仍是主力军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经营企业共610家,同比减少42.67%。从出口金额排名前20位的企业情况看,17家为生产企业,出口金额占比74.53%;外贸公司只有3家,出口金额占比3.54%,反映出生产企业在这一产品上的经营优势。

从国内各省份的出口情况看,解热镇痛药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湖北位列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前五强,五省市累计出口金额占比高达87.99%,这说明我国解热镇痛类产品地区集中度较高,并且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四大支柱行情各异 全年出口格局低迷

扑热息痛出口行情低迷,市场复苏尚待时日。受产能过剩及低价竞销影响,2011年,扑热息痛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全面下滑,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6.46%,其中,对尼日利亚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4.31%;对东盟主要国家泰国及越南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2.49%及32.67%。对新兴市场巴西的出口也大幅下滑20%以上,直接拖累2011年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行情走势。纵观近年扑热息痛出口市场,一直在无序竞争及低价竞销阴影中徘徊,产业优势几乎消耗殆尽,如不经重新洗牌,市场复苏遥不可及。

布洛芬主要市场优势不再,拖累全年出口行情。2011年,布洛芬对主要传统市场出口下降明显。其中,对欧盟十五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44%,对印度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2.89%。由于欧债危机和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等原因,我国布洛芬的出口价格在主要出口市场已无明显优势,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后劲。

安乃近、阿司匹林出口量稳价增,非洲、拉美市场独领风骚。与扑热息痛、布洛芬差强人意的出口格局截然相反,2011年,安乃近、阿司匹林出口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安乃近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0.26%,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0.26%;阿司匹林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44%,出口均价同比增长7.31%,双双呈现量稳价升的局面。

从出口市场上看,新兴市场成为亮点,其中,安乃近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5.17%,对拉丁美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9.59%;阿司匹林对非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67%,对拉丁美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6.25%。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安乃近及阿司匹林的出口已进入旺市期,究其原因,与主流市场需求旺盛、拉美经济的良势发展以及我出口企业对新兴市场的悉心培育密不可分。

寻找标本兼治的破题之举

2011年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市场虽有亮点,但总体情况令人担忧。我国主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品多用于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许多生产企业工艺陈旧、产品档次低,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在没有产品优势的情况下,企业间只能靠压低价格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趋紧-货源紧俏-价格上扬-扩大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如此循环往复,已成解热镇痛药行业发展之痼疾。

究其原因,与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多年来,我国解热镇痛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规模优势渐渐呈现,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有待确立。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靠的是新增生产线,盲目扩大产能,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只讲规模效益不讲技术优势,势必影响产业今后的发展,从而造成行业循环往复的价格大战,受损害的只能是中国的解热镇痛类药品产业以及自然环境。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今后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到期

  国内新药创制困境中投入不足背后的踟躇

  借日本经验 解我国革除以药补医顽疾

  医药行业:“十二五”将迎来暖春

  欧盟药品进口门槛再提 国内出口药企全被击中

  政府释放血浆站利好信号 供应危机迎来一线曙

  天猫悄然重启医药馆 销售额提升不明显

  卫生部动态 生物医药再升级

  经济学人:专利药与仿制药 医药竞争无界

  新GMP未完全接轨欧盟 出口药企遇挑战

2017年全球维生素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2亿美元

“快检”技术利剑锁定基本药物的供应链

欧盟与印度达成双边协议 切断廉价救命药供应

“疼痛”的熊胆:动物医药产业之殇

丙肝治疗市场突破在即 并购整合暗战升温

中国疫苗 迈步方知闯世界之难

2012:规模更大的专利到期阵痛之年

业界“看淡”药品流通价格新规

201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收入达14522亿元

跨国药企销售疲软 加速抢滩中国解困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