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原药出口放缓 小专品种强势

“医药进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口有所提速,在目前全球经济大环境和国内医药产业格局下,尽管情势不容乐观,但相对其他行业已较为不错。”11月7日,在厦门举行的第69届中国医药国际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上,有关机构发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数据并得出上述结论。

目前,影响我国药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国内医药原料药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招标采购中竞相压价也给行业带来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药品类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特别是化学品中间体,出口额增速有所放缓,接近5年历史最低点。医药类商品的出口增长点由原料药转向制剂前体类原料药配方制剂前体以及制成药品。

有关专家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制药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形势已经较为明显,在国家鼓励创新、节能减排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机制下,行业将在扩张和洗牌中形成新的格局,尤其是新版GMP换证将整体提升医药行业质量和价值。

一、出口放缓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在会上表示,虽然医药工业具有不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的刚性需求,但抗菌药限用等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较为明显。

而根据该协会对24类化学原料药生产的监测显示,产量同比下降6.7%,供应出口量同比增长2.8%,远低于去年同期7.8%的速度。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我国药品类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速度明显放缓。以往化学原料药中间体是出口增长的大头,而今年的情况显示,这类产品进入了一个低增长期。

在具体重点品类的监测方面,化工协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抗感染类药物产量同比下降12.6%,供应出口量同比增长7.9%;解热镇痛类产量同比下降3.8%,供应出口量同比增长5.7%;消化系统用药产量同比下降21.2%,出口量同比下降10.5%;重点出口大类维生素产量同比下降3.5%,供应出口增长4.9%

增幅下降最明显的是提取物类,前8月出口总金额为2.15亿美元,同比增长-5453%,增幅同比为-274.57%。西成药和制剂用前体的出口额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是药品类商品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在药品进口方面,2012年1~8月,进口类药品总额11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进口原料药类商品45亿美元,占进口医药类商品的44%。其中,化学原料药进口额25亿美元;生化生物类原料药进口额20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进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生化类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生化来源原料和制品,以及成品药物或制剂前体和配方。这两类药物分别占进口总额的18%和58%,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42%和22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品参考定价政策席卷欧洲市场

  绿色中药走俏国际市场

  精神疾病用药市场“有容乃大”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成效初显

  中国神经制药市场方兴未艾 外资加快在华谋局

  十年医改: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财政部82亿基药补助金提前发放 招标大年竞争

  中医药专利走出国门面临四大阻碍

  国内制药业“黑名单”制度有待深化

  借力跨国药企——本土企业致力于仿制药质量

药品利润降低 药企跨界忙“大健康”

中药国际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药残留检测亟待建立标准

因多方利益难平衡 新版国家基药目录迟迟未出

多重优势构筑中成药堡垒

药材初加工现代化 透露隐形商机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年内出台 中成药企业增长可

期待更多优质中药进医保

生物医药市场被寄予新医药经济厚望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