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启动建设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简称医联工程)。截至目前,上海医联工程覆盖了该市38家市级医院,连接着6000多个门诊医生工作站、5100多个住院医生工作站、2900多个检验检查工作站,累计为3900万就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医联工程相关研究日前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健康档案信息实时更新共享
“张医生,我有个检查,你能帮我看看吗?”2月底,在上海龙华医院肾病科,患者李虹向主治医生张青崧表示她上周曾在上海市中医院做过肾功能检查。
张青崧打开电脑上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调阅了李虹所说的那份检查报告。在2006年之前,面对各立门户的医院信息系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启动建设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旨在解决各医院医疗信息隔离,反复就诊、多次检查、过度医疗缺乏监管的难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自医联工程启动以来便参与其中。他说,由于各家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同,要将它们整合到同一平台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虽然各医院的设备并不差,但是不同医院的检验手段、识读方式甚至医生学派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项目整体架构的设计和发展规划上,对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统一要求,确保医院上传到医联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质量符合标准。”高解春说,医联工程目前已接入上海市38家市级医院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LIS(检验管理系统)等系统共226个,是国内目前医疗机构联网范围最大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
目前,医联工程已实现一卡、一库、一网、一平台,即一张社保卡或医联卡,一个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一个连接各医院的网络,一个医院间临床信息共享平台。高解春对工程的每一步进展都如数家珍,“每次患者去医院治疗,信息就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也就不断更新。”
“通过健康档案信息实时共享,可以实现患者一院办卡、联网医院就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中心主任何萍介绍,患者基本信息、处方、检验检查报告、影像、病案首页、出院小结可在医生工作站实现实时调阅,调阅速度在5秒以内。
■为抑制过度医疗提供突破口
与网络查询相比,医联工程还为抑制医院过度医疗、重复检查、重复用药提供了突破口。据介绍,患者在任何一家联网医院就诊时,医生工作站同类检验检查提醒系统会实时、主动提醒医生这名患者在其他医院1个月内的同类检验检查信息,还有2周内重复或超量用药等诊疗信息。系统覆盖了29个常用检验指标、CT等大型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将上海市医保用药全部纳入提醒范围,重点提示抗生素类药品使用。
如果医生所开处方药物和病人之前在其他医院开具的药物存在一定配伍禁忌,或存在与诊断结果相关的禁忌,或病人可能存在过敏等,医生的电脑屏幕上会出现“医疗安全提醒”,提醒医生慎用或要求医生改正。
“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这都是一个监督和约束。”何萍说,如果一名医生经常拒绝“医疗安全提醒”或“同类检查提醒”,数据平台就会接收到相关信息,达到一定数量后,院方会与医生沟通,查明其拒绝的原因。同时,这一功能也堵住了某些病人多开药、重复开药的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诊疗信息共享不仅能有效避免重复就医、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对医院和单个医生的诊疗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高解春说,这些“提醒”大大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从2008年年初至今年2月底,已累计节约近8000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医联工程成果覆盖近1亿人
如何避免重复投资是医联工作必须面对的难题。高解春说,医联工程一开始便充分尊重各医院原有的流程、系统,不轻易否定或重建,先从较普及的HIS、LIS、门诊处方、病案首页入手,逐渐推广到住院病史、病史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