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 中药/API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处方药转OTC商机乍现

2011-03-29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启动处方药转OTC的工作OTC零售终端市场或将出现新的变化。

201122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出了夏天无片等54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国食药监注[2011]90)”的通知。据了解2008年~2010年处方药转非处方药的工作曾一度暂停因此此次转换工作重启被业内人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此前也表示,“对于经过多年临床使用已经验证使用安全性较高可以让老百姓根据药品说明书自己选择使用的药物SFDA会经过审核陆续转变为OTC。这将更大地方便老百姓在更广泛的市场终端自行购买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可及性及降低社会卫生总费用有积极意义。

对于54种处方药转OTC”,药品零售终端及上游供应商、厂家做何反应呢?

企业转换终端推广模式

对于处方药转OTC的终端商机上游企业的理解或许更深刻一些。

3年前我们就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天和追风膏由处方药转OTC的申报文件对于其转OTC后的工作我们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现在正式被SFDA批准转为OTC公司方面已考虑加大在零售终端市场的推广力度。322广西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志雄对《药店经营周报》记者介绍天和追风膏此前的年销售额达1亿元市场认可比较理想。

在美国处方药向OTC的转换市场正以19.4%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在我国这一市场的增速也在提高。目前一些有一定医院基础的处方药在药品零售终端有很大的销量。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自我药疗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四川禾邦集团零售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夏婧认为对于相关厂家而言处方药转OTC由于前期有一定的医院用药基础厂家可以节省部分对消费者的教育费用又因其在药店的销售价格比医院相对便宜消费者在费用支出方面的接受度要高一些销量也会相应增加。

事实上近年来制药企业对于处方药转OTC的需求关乎药品营销推广模式的转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处方药作为新药的平均生命周期一般只有8且有越来越短的趋势但转为OTC后其平均寿命可达到30同时厂家还可通过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的有效结合使老产品重放光彩。

从临床推广转为OTC销售厂家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营销模式还包括销售渠道、销售策略的变化。一般有独家品种的厂家、有实力的厂家会加大对处方药转OTC品种的广告宣传力度。安徽华仁医药董事长何家乐说。

处方药分类不等于处方药营销处方药转OTC既要结合处方药特点又要结合零售终端的特点变更营销方法。比如如何影响店员推荐、研究消费者心理等关键在于要形成OTC消费的概念。个人建议上游厂家可以改变包装、调整规格、开通免费咨询热线等服务”陈志雄说。

夏婧还指出对于现期存在的双跨品种为了安全起见OTC的剂量应比处方药小得多;转变后的OTC剂型及包装要更能吸引消费者。而处方药35年的转换过渡期可为医药企业在OTC市场树立品牌忠诚度提供时间。

药店优化调整品类结构

尽管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对于药店而言一些处方药转OTC有利于拓宽终端产品线、优化药店产品结构。但与上游企业的快速反应相比药店终端的表现显得有些缓慢

日前记者走访广州市的多家药店就发现尽管54种处方药转OTC的通知已出台1个月但一些药店并未将相关品种从处方柜台转到OTC陈列区。当记者问及原因时有药店表示尚未接到公司总部通知也有药店表示尚未来得及调整品种陈列。

在一家药店记者要求购买此次54种处方药转OTC名单中的小儿热速清颗粒该店一营业员以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为由转而向记者推荐了其他品种。

除了这些药店经营者本身政策敏感度不强外也与这些从处方药转为OTC的产品还处于换装阶段有关。广西方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进成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关于处方药转OTC的产品换装企业会参考国家公布的产品说明书做好修改说明书和标签的准备后报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这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何家乐仍表示,“处方药转OTC后将大大方便药店的产品陈列与店内宣传。

这些从处方药转OTC的品种销量会有一定的提升但不会太大。何家乐认为目前药店OTC品种销售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店员推荐及媒体广告有从处方药转OTC相关品种的工业企业不妨有针对性地拓宽广告宣传渠道加强终端推广力度从而促进相关品种的终端销售。

何家乐建议在门店运营方面应将从处方药转为OTC的品种分区陈列在品种采购方面药店不妨做一些品类结构的调整:“从处方药转OTC一些厂家也会相应加强相关品种在零售终端的投入药店在日常销售过程不妨对此类产品做重点推荐争取一些厂家资源。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亳州药市快讯

  安国药市快讯

  亳州药市快讯

  2011,药市在纠结中前行

  2010年我国的化学类药物进口呈量增价减态势

  2010年我国中药出口达19亿美元

  OTC价格协调机制或将建立

  外企借并购从高端渗透中低端OTC市场

  我国血液制品发展“缺血” 自主开发能力弱

  2011年中国国内抗病毒的药物呈现必定涨价趋

坐失7年 中药从欧盟退市几成定局

亳州药市快讯

安国药市快讯

亳州药市快讯

中国医药市场高速增长 OTC却慢步前行

亳州药市快讯

生产周期作祟 第四轮中药材涨价潮来袭

中药欧盟注册或延长过渡期

中印贸易长期博弈 原料药贸易摩擦恐短期难绝

尴尬与无奈 中药不姓“中”?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 中药/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