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的面纱正在一步步揭开。5月底,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至记者发稿时,上海、湖南、江西、安徽等8省市公布了低价药目录。据说,低价药的配套细则也即将发布。对于药企来说,关心的是哪些企业更受益于这一政策。
记者研究了上海、江西、湖南等省市的低价药目录。从这些目录来看,中药企业更易受益,并且,白云山、华润三九等大型药企,以及佛慈制药、奇正藏药等特色中药、民族药企业的受益应该要多些。
各省目录的共同点
从已公布的8省市目录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江西、安徽,基本上是完全执行国家低价目录。两省市均只增补了2个西药,分别增补了6个和8个中药品种。二是适当增加省补品种的。福建增补了7个西药品种、10个中药品种,湖北增补了13个西药、32个中药和5个民族药,上海增补了75个西药、67个中药,贵州增补了67个西药、90个中药。三、地方几乎重搞一套。云南、河南似乎力求把目录做得与众不同,普遍以省补品种来替代国家品种,并将多个国家品种改了剂型,如云南将八珍益母丸改成八珍益母片、将乌鸡白凤丸改成乌鸡白凤丸液,河南将银翘解毒丸改成银翘解毒合剂、口服液。
8省市目录的共同点是:一、王氏保赤丸等国家目录中的一些独家品种没有进入地方目录。二、各省增补的品种中均有独家品种或生产厂家较少的品种。其中,有些品种是小型中药企业的独家品种,如江西增补的消石片,为河南省大禹药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上海增补的恒制咳喘胶囊,为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三、地方增补目录对当地企业有所照顾,程度不一,如湖北增补了武汉健民[1.38%资金研报]生产的龙牡壮骨颗粒等。
此外,湖北的增补目录有个性化,专门增加民族药一栏,增加了仁青芒觉胶囊等5个藏药等品种。
上市公司更易受益
由于江西、上海、湖北、安徽、贵州对增补的品种标注清晰,记者对这5省市的增补品种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相应统计。从结果来看,独家品种有16个,既有上市公司的,如亚宝药业的绞股蓝总苷分散片、武汉健民的龙牡壮骨颗粒、奇正藏药的仁青芒觉胶囊。也有小企业的,如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家化子公司)的复方四季青片,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复星医药的合资企业)的参贝北瓜膏,上海雷允上封浜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重孙公司)的龙荟丸。总的来看,上市公司在独家品种中占优。
扩张开来看,上市公司的受益更为明显。在生产厂家为4家以内的品种中,上市公司进入了大多数品种。白云山、华润三九、亚宝药业、佛慈制药、奇正藏药更入的品种相对较多,均有3个左右的品种在列。太极集团、昆明制药、上海医药等也有较多品种进入省补名单。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奇正藏药。其旗下的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不仅有仁青芒觉胶囊独家进入湖北省增补名单,五味麝香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也分别进入湖北和江西增补名单。如果湖北增补民族药的做法得到推广,其受益更为明显。现在,西藏、青海、四川、内蒙等藏族地区还未公布低价药目录,这些地方将藏药纳入增补名单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大型药企和特色药企的具体受益程度还需要观察。一是要看品种,是大品种还是小品种;二是要看同类药品的竞争程度。
政策和企业应对方式决定具体受益程度
大多数省市还未公布低价药目录,但应该都会在7月1日前公布。从政策层面来看,低价药还有几个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尚未公布目录的省市走怎样的路线,是江西做法,上海、湖北的做法,还是河南、云南等几乎自搞一套,目录的走向将决定着市场的竞争格局。不过,有一类药的受益是明显的,就是原本就是基药的低价药。
二是根据目前低价药的政策,基层医疗仍然实行集中采购,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则直接挂网交易。那么,非基药的低价药如何在基层上量?厂家直接挂网与公立医院对接要达到什么要求,直接议价采购谁来监管,监管的体系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