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强生公司近日宣布,到2017年公司将向监管部门提交逾10种新药的上市申请。
6月5日,前来出席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强生首席科学官、全球制药集团主席PaulStoffels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强生已在5个治疗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尽管一款新药成功研发上市难于制造一架飞机,但作为一家制药公司,只有挑战不同的疑难杂症领域,才能为更多人提供幸福感。”
同时,强生在中国最大的子公司杨森制药研发中心实验室目前已入驻上海枫林生命科学院区,这家医药巨头未来在中国的动作也备受业界关注。
2017年蓝图:提交逾十种新药
强生公司日前向外界宣布,公司到2017年将向监管部门提交逾10种新药的上市申请,包括治疗丙型肝炎、免疫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用于流感、狂犬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在这期间,强生还计划改善现有的25种药物。这一消息令业界震动。
PaulStoffels对记者表示,目前强生已经在癌症、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炎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5个领域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新药,并且部分已在相关地区上市。其中一款治疗二型糖尿病的invokana目前已在美国FDA获得批准,眼下正在中国食药监总局进行审批,预计2015年在中国上市。“强生专注新药研发的传统不会改变。”PaulStoffels说。
业内观点认为,强生研发力量加上收购来的外部研发实力,可能让强生公司成为大型制药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制药商。
“现在强生正聚焦研发市场规模较大但治疗方案较少的疾病领域。”PaulStoffels说。事实上,这一趋势在强生所发布的新药计划中就有所显现。根据强生的计划,到2017年申请批准的药物包括丙肝药物simeprevir、血癌药物ibrutinib和daratumumab、治疗免疫系统药物sirukumab和guselkumab以及流感、狂犬病和小儿麻痹症疫苗。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上述药物所针对的领域在业内一直是“老大难”,如果研发成功,其拥有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但引人关注的是,大量新药研发所需的巨额资金也可能对强生公司形成一定挑战。PaulStoffels也坦承,让一款新药成功上市的难度甚至高于制造一架飞机,“我本人一生从事艾滋病药物研究,直到现在共研发了3种艾滋病药物,第一种研发成功时我的孩子还是婴儿,第二种上市时我的孩子已经成人,到第三种时,我已经有了孙子”。
事实上,强生公司在新药研发上的魄力来源于其对市场的肯定。IMS数据显示出,预计到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以每年4.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1.2万亿美元。
同时,强生公司的制药业务也获得不少认可。纽约摩根大通分析师迈克尔·温斯坦就表示,制药业务已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制药收入在强生总收入的占比已达38%。
强生看好中国市场
近日相继出炉的全球主要医药巨头一季报数据显示,包括强生等10家公司均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总营收及总净利分别达到1143亿美元、216亿美元,同比增长0.79%、-14.96%。
有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医药市场的滞涨现象已经有所显现。不过,中国医药市场却倍受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国际医药巨头均加快了同国内医药企业的合作,比如默沙东与先声药业联姻,还同智飞生物等上市药企签署系列合作协议,试图在中国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罗氏与A股多家药企存在关联,如莱茵生物、人福医药等,一度引发A股药企的概念炒作。中国医药市场拥有广阔前景已成为业内共识。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5月25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就大胆预测,中国医药市场预计2020年后将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公司正专注于拓展新兴市场业务,包括中国、巴西和印度,今年一季度,来自新兴市场的销售额的占比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