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农村人口流出,乡镇卫生院势必遭遇市场格局调整。骗保套保和以药养医盛行,以及塌方式腐败,折射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格局变化、利益结构调整中的经营危机。
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镇,离县城远,医疗资源却不匮乏。湘潭县中医院2005年在当地办了一家分院,附近村镇的居民看病就不用往县城赶了。此外,白石镇上还有一家镇政府举办的白石镇卫生院。由于高速路修通了,患者去中路铺镇卫生院看病也方便。
这让区域医疗市场的竞争变得激烈。湘潭县中医院白石分院(下称白石分院)遭到了竞争者的“夹击”。医院经营困顿,2010年上半年,湘潭中医院退休职工冯翠娥找了五个合伙人,以“责任目标管理协议”名义承包了白石分院。
无论医院还是科室外包,在国内并不合法。然而,一些发展势头不太好的基层医院在暗中做“外包”如火如荼。
冯翠娥和其他股东当时向湘潭县中医院承诺,第一年承包费用3万元,以后五年每年逐渐递增。因为经营状况不佳,看病患者少,有三位股东后来选择退出,一年后仅剩冯翠娥与陈亚旋两人经营。为了增加患者,两位管理者开始盯上了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基金,这是两块“唐僧肉”。
四年间,在冯翠娥等的操作下,这家分院通过伪造病历,从294位参保人身上套取近80万元新农合基金和医疗救助基金。这294人中,相当一部分甚至还是住在养老院的民政救助老人。
白石分院长期大规模骗保套保,逐渐在当地传开,直至2014年案发。实际上,套保并不是一家卫生院在做,甚至已成为业界的潜规则。记者搜集到400份左右医疗腐败案卷,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多起案件呈现套保骗保操作手法。
然而,大肆套保过去似乎并没有引起监管者的充分警惕。直到2016年12月中旬,媒体披露北京大型三甲医院门口,“黄牛”公开叫卖新农合虚假就医票据,协助骗取医保基金,引发社会一片哗然。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打击骗保套保的执法运动启动。
经营“新思路”
“2011年5月我来白石分院工作,医院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几个承包人看到有些病人在我们医院住了一两天院,拿了药就回家了,医师在做病历的时候延长了他们的住院时间,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农合医疗保险金,我们觉得农合医疗保险报销这一块有漏洞可以钻。”陈亚旋在证言中陈述。
正如陈亚旋所述,一些基层医生早已在套保,虚构工作量增加收入。因此,冯翠娥和陈亚旋看中“农合医疗保险造假的病历照样能报销,存在漏洞”,“看能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医院的效益”。
因为医院拥有新农合定点医院的优势,白石分院通过慰问敬老院、免费体检、社区宣传等方式进入社区,主动扩充患者来源,重点是获取参合对象的身份信息,并留存在医院。
新农合和民政部门对五保户、低保人群等弱势群体有特殊照顾。按照湖南当地政策,“五保户”免起补线,农合报销85%住院医药费,民政部门报销剩余的15%;“低保户”免起补线,农合报销75%住院医药费,剩余的可报部分由民政部门报销一半。
这部分人群引起陈亚旋和冯翠娥特别关注。两人亲自走访白石镇及周边的中路铺镇、茶恩寺镇等地敬老院。他们承诺按照总费用的5%回扣给予敬老院院长,激励敬老院将老人送至自家医院就医。“买病人”现象,实际上在中西部地区农业县域较为多发。
除了“买病人”,陈、冯两人还鼓励医务人员收集参合人员的信息,并以虚假住院或者延长住院的形式,将参合人员情况录入农合报销系统,同时形成一整套病历,套取农合补偿资金来增加收入。
王某在白石分院负责收费和新农合的报销审核工作。他的证言显示,病历造假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挂床”,即通过收集五保户、低保户的信息,虚造住院手续,虚报住院医疗费用;第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或虚开药品、虚造检查类别,增加住院费用;第三,医院工作人员及家属亲戚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或者拿药,然后虚造住院手续,虚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