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阿里健康近两个月后,张守川终于正式回应“分手”原因,并对阿里健康给出点评和建议。
今年3月,阿里健康前COO张守川离职,距其2013年8月加入阿里健康还不足两个年。不少报道认为,张守川因个人创业原因才离开。3月20日,汤臣倍健公告称将与诚承投资、张守川等合作,共同投资5000万元设立移动医疗相关业务的新合资公司。其中张守川出资368万元,占总出资额的4.5%。
不过,近日在接受健康智汇经济报道专访时,张守川直接回应了相关传闻。
阿里健康的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从总体格局上形成了相对明确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包括阿里健康云医院、阿里健康移动APP、“数来宝”数据服务平台和电子监管平台。
阿里集团极其重视自有文化的传承,对收购、并购的企业似乎特别讲究快速接轨。缘分可遇不可求,光有个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努力去展示业务的进展与蓝图是远远不够的。情投意合优先,其它方面对阿里集团来讲似乎是次重要的。
在张守川任职阿里健康期间,阿里健康经历了几次重要转变。2014年2月阿里健康启动医疗机构处方电子化试点,2014年7月启动“药品安全计划”,2014年12月阿里健康APP在石家庄进行公测,推广互联网买药模式。2015年3月,阿里健康与快的一号专车合作推出专属“小药箱”。
回顾老东家,张守川认为阿里归根到底是互联网企业,阿里健康过去的核心人员也来自线上,线下资源相对薄弱,加上医疗健康的特殊性,线下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整合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该行业的地域性、优势资源稀缺等特征,限制阿里最擅长的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充分发挥。
此外,张守川认为,阿里建立与药品零售及医院运营存在本质差异。阿里健康的业务布局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但内部协调与信任反倒成了影响业务进程的关键。阿里集团近两年资本运作更活跃,注资、收购不断。如何解决企业文化的友善植入,成为对其庞大组织的一个不小挑战。
假如没有离开过阿里健康,张守川认为自己应该会带领阿里健康全面布局,局部突破。
“健康关乎国计民生,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阿里具备在这一特殊产业回报社会的能力。顶层设计有意识向造福百姓、帮助解决(政府)管理痛点问题的方向倾斜,更符合阿里应扮演的角色。”
“分手之后还是朋友”,张守川也诚心给出自己的建议:所谓电商思维,终归要与所处环境匹配,“互联网+”的核心在医疗医药领域也无外乎要服水土。因此,阿里健康在进军医疗领域时,应该“服水土”、“多些加法,少些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