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卫生规划时,要高度重视中医药项目的安排,给予适当的倾斜,逐步扭转中、西医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局面,切实体现扶持和促进的政策要求。”卫生部部长陈竺在1月10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表示。
不让中医药边缘化
陈竺指出,在近3年来的医改实践中,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为医改任务的完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特征。
据悉,医改3年来,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安徽、广西将扶持中医药发展作为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特别是甘肃省,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提供与利用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中的作用,探索了一条符合实情、惠及群众的路子。
陈竺指出,“十二五”医改工作启动在即,医改将推向深入。必须明确,中央确定的在医改中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而且要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多的措施,把中医药资源进一步利用好,把中医药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
陈竺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谋篇布局医改工作时,要认真总结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吸收到未来医改政策中;在确定医改工作任务时,要时刻想到如何利用好中医药资源,不能让中医药边缘化。当然,中医药管理部门也要提前谋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中医药更好地融入到医改大局中,真正使中医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策支持看得见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以下称《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支持中医药发展单节列出,成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同时在“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等部分也列入了中医药内容。
据悉,自《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已有19个省(区、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门文件,11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召开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
据悉,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近6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42.12亿元,支持1814所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58所地市级民族医医院和88个西部地区地市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资金10.14亿元,支持7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新增投资3亿元,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的88个中医专科建设;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大幅增长。
2011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出台《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对深化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以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若干意见》确定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中医药法》立法和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实现了新进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中医药继承创新取得了新成果,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拓了新模式,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新格局,创先争优活动创造了新经验。
在肯定取得的成绩时,王国强也表示,中医药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协调,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