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生的编制:护身符还是紧箍咒?

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对医生是福是祸?人们向往同工同酬,人们期待机会均等,人们希望人人平等,可现实告诉人们,编制内外两重天。同样的岗位,干着同样的活,无编制与有编制医务人员收入相差明显。

本来,确定医生收入待遇,应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消耗的脑力与体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但现在却被编制“绑架”和引导了。这种制度有着明显弊端,如此岂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岂能推动医生自由执业?岂能保障医改的顺利进行?岂能促进医疗领域发展?

医生收入由编制决定不公平

干着同样的活,有编制的社区医生平均年薪不低于9.33万元,而没编制的却只有5.6万元,相差近四成。广东省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受工资待遇、编制晋升等因素的影响,不少社区医疗机构都出现了招人难和留人难的情况。

今年6月,某地卫生局下属各事业单位陆续向外界发出招聘需求,然而,直到8月,有的岗位仍未达到开考比例,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有227个医生、医师、技师等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被取消、调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岗位招聘的是非编制医务人员,正如新闻展示的那样,编制、非编制,同工不同酬,人们当然不愿意和这种游戏规则“玩”了。

编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祸根,造成了医院职工待遇的不公平。医院里有编制的职工享有的福利奖金更高,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员工”。尤其是很多医院,把医生当成摇钱树,而把护士当成不赚钱的保姆,因此编制都留给医生,护士却是编制外。

当医生的收入由编制决定,这种不公平的薪酬机制,必然会伤害到从医者的工作热情。为什么会出现招人难和留人难的情况?不仅仅是薪酬低,更重要的是不公平的工作机制和环境,让医生往那些不讲出身和编制的地方流动。

在我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众多,但有编制却不多,是逐步将无编制人员通过选拔考试入编制,还是取消编制,实行人人平等上岗的成本更低?答案当然是后一种。医生的收入由编制决定,体制内的人是“香饽饽”,体制外的人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社会歧视。去行政化,把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本来就是医改的方向。

打破“铁饭碗”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推动改革?

打破终身制有很多的优点,可以让大家有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态度会认真等等。就会以事定费而非以人定费,从而强化医疗服务内容,弱化人员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去编制化之后,就会使医生摆脱传统的编制束缚,为自由执业创造条件。在当下,医生是作为医院资源的一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资产,受着严格的限制和保护,并因此有着极为紧密的依附关系。医生的编制、人事、工资、福利,以及退休后的待遇,都跟其所聘用的医院有很大的关系。而要打破自由执业的坚冰,让人员真正流动起来,去编制化的现实就无法回避。没有了编制和人事的限制,医生与医疗机构之间只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这个源头活水才会激发出来。

其次,去编制化之后,为解决“同工不同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保障,但事实上的同工不同薪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在待遇上千差万别。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编制便是巨大的利益鸿沟。若不能解决编制樊篱,解决起点公平问题,就会成为限制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绊脚石。

再次,去编制化之后,就会畅通医务人员的进出通道。编制导致了管理主体与考评体系的分离,医生的进口和出口不对称。在进口方面,在现行的模式下,医生的招聘往往是地方卫生和人事部门组织实施,而用人却在医院,医院在招聘过程中缺少主体性,对医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可能难以真正考察,使得一些医生高分低能。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医生有编制保障,使得医院对其解聘缺少操控性,让一些无德医生继续保留了下来。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多元资本涌入医药行业并购 国资与民资双剑合

  政策频释利好信号 资本暗战医药电商

  PE争抢医疗项目热度不减

  药品采购提回扣成“明规则”

  互联网企业问诊医疗业 欲破院方垄断现状

  我国仿制药产业迎来机遇期:要替代不要替身

  2014并购趋势:医药121单并购交易野性爆发

  “医改”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谁是医改的好抓手?

  政策护航并购开路 医疗器械行业剑指8万亿蛋

合资医院十余年“打点滴式”缓慢发展谁之过

分级诊疗试点解决看病难 七成患者小病大看

江苏下调高价垄断药品价 外企原研药特权引质

多环节致药价积弊 药价机制不通则痛

盘点:那些获得融资的智能医疗健康设备

FierceBiotech:2014 年最热门的15 家生物医

浙江基药两扩调整 招采平台或转型监管平台

价格司遭“重创” 医药改革仍将推进

医保之困何以纾?

风头正旺,移动医疗缘何飞不起来?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