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患者输液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
头疼感冒,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将终结。昨天,江苏省卫计委下发通知,对门诊输液作出最新规定。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明年年底前,除了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也就是说,门诊不允许开输液药品、输液,患者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
江苏新规
明年年底前,大医院取消门诊挂水
江苏省卫计委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江苏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除了继续开展日常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外,将逐步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根据江苏历次专项督导检查的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的数据显示,经过几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不断规范、使用情况日趋好转,各项指标达到并趋于合理水平。
不过,地区间、级别间、专科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有的地区和单位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出现重视程度下降、懈怠情绪滋长、管理措施放松等现象,导致部分指标反弹。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从这一次的规范来看,江苏明年第一步是门诊禁止挂抗生素,第二步是门诊全面禁止挂水。
南京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门诊挂水是一种不规范、不适合的诊疗习惯。
在大医院医改前,也就是以药养医的阶段,更是助长了这种诊疗行为,影响到患者的健康。2009年全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准。据了解,南京三甲综合性医院年门诊输液量基本都在20万人次以上,占就诊量的百分之十,而急诊输液人数不太固定,有明显季节因素,夏天最高一天两三百人,急诊输液比例比门诊高。
那儿童医院为何不禁?“可能是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才保留了儿童医院可以门诊挂水。”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特殊性,儿童医院保留门诊输液
在这一次的通知里,除了表示要逐步取消门诊挂水外,省卫计委还对医院管理抗生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年版)》,全省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规格数量,医疗机构要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严禁出现以临时采购方式扩充医疗机构实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规格的现象。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大医院要组织人员对处方进行抽查,重点点评感染性疾病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处方权授予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且6个月内不得恢复。
严控措施
医师抗菌药处方权将严格限制“业内有句话叫‘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虽不是100%正确,但输液确实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表示,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