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12月17日上午,在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16(第八届)中国医药战略峰会“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创新论坛”上,六位演讲嘉宾分别从行业趋势、技术创新、临床应用、采购管理、国产优秀医疗设备遴选和两票制影响等方面,围绕医疗器械这一主题,为参会嘉宾奉献了精彩报告分享。
以问题为导向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截止今年9月,全国医疗器械产业主营收入达到1916亿,同比增速12%。新常态下,医疗器械产业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与整体工业7%增速相比,医疗器械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石镇山介绍道。
接着他提出了医疗器械产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医疗器械国产化定义不明确;医疗器械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致;第三方服务机构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政府决策;没有固定的产学研医结合机制;高端医疗设备企业的技术、工艺、质保水平较低,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医疗仪器设备产品标准体系存在交叉和不健全问题;国产医疗器械设备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能力较弱;具有医学特性的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等定义不清;针对用户的设备使用培训链条和平台不健全;设备使用风险主要由医院和医生承担;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路径有待优化;缺乏对使用中设备质量退化及使用风险的评估。
针对这些问题,在介绍了几项政府支持的医疗器械项目后,他表示:“我们积极倡导不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不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不在不具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把产业做好,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品质才是根本 合作方能共赢
“据统计,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贸易额约为6325亿美元左右,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维持5%的增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蔡天智首先介绍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情况。然后他表示,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从最初的“后排观众”变成了备受瞩目“主角”之一。
接着他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第一、要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勇于开拓的同时也要遵守国际规则。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做到真正的走出去。第三、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品质。第四、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借力金融。第五、要关注各式的贸易壁垒。
最后,谈到2017年国际经贸形式,蔡天智表示,用价格竞争来占领市场是不可取的,企业应该着力于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同时还要给竞争对手生存空间,谋求共赢。
转变思维才能“走出去”
美时医疗集团董事长马启元以“大型医疗设备原创创新和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为题,为参会嘉宾介绍了我国大型医疗设备‘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以影像设备为例,目前全球还有50%的人口无法享受影像服务。对此马启元表示,通过技术创新,为发展中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用得起”的小型智能化影像设备正是中国影像设备成功“走出去”的关键。
最后他总结道,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但想要突破跨国公司垄断、改变医院不愿使用国产设备的现状,国内企业应该转变思维互相联合。
国产优秀医疗设备评选助力国产品牌振兴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王东升从工作背景、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标准制定、遴选程序和结果发布等方面为参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国产优秀医疗设备的遴选工作的情况。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国产优秀医疗设备评选所带来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王东升以平板DR产品为例,介绍道,国产品牌平板DR设备借助国产优秀医疗设备评选,占市场总体销售量比例由2014年的64%,增长到2015年的71%,国产平板DR销量总体增长率达到2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