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在即,面对未来至少3000亿的市场空间,2015年,各路医药电商群雄逐鹿,抢滩市场。
今年2月初,背靠仁和集团的叮当快药上线,传统药店转型互联网,瞄准O2O模式;7月17日,美团外卖宣布将上线药品类板块,叮当快药作为医药O2O的战略伙伴正式接入;7月下旬,京东开始涉足药品O2O,"健康到家O2O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与国内各方"混战"的局面不同,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割据"态势,医药电商市场已经相对成熟:RiteAid公司的药品零售市场、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生态链模式成就"霸主"地位
早在1999年7月之前,美国已经有200-400家企业在线销售药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以及各类医疗、美容类产品等,当年,各类药品的网上销售总额已经达到了19亿美元。2014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68亿元,分别占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药品市场规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2.41%、0.51%和0.06%。预计2015年,中国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市场成长的过程正是企业成长的过程,Walgreen(以下简称"WAG")和CVS等机构迅速崛起,成就了行业传奇。
Walgreen成立于1901年,起初仅为家庭作坊式的小店,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和药品零售企业,拥有线下店铺8000多家,每5公里就有一家药店,成立了18各主要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占据了处方药市场20%的份额。
2000年WAG开始疯狂扩张,历经十年,店铺数量几乎翻了一翻,2011年达到7761间,跃居全美药店榜首。随后,WAG转变了"开店扩张"的发展战略,转投以"网络驱动"为中心的战略模式,利用新技术构建生态链。
1999年,WAG推出电子商务,相继成立了Walgreens.com、DuaneReade.com、Drugstore.com和Beauty.com等网站,继而推出了11个APP、短信服务和移动网站等项目。
伴随着线上服务的不断升级,客户体验不断提高。2013年在第18届WebbyAwards上,WAG被评为最佳整合移动体验奖,该奖被纽约时报称为互联网行业的最高荣誉。2014年,InformationWeekElite 100 评选时,因"公司将线上、移动和店内体验捆绑起来的、提供全美消费者独特的忠诚客户计划"而入选。
在线下,WAG走起了便利店路线,为客户提供自助式的购物环境,其销售的产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一般商品,处方药销售占据了总销售额的65%。
在提供便利店服务的同时,WAG也开设了专业药店(SpecialtyPharmacy),专门针对某些复杂疾病以及慢性病销售特殊药物。
不仅如此,WAG进一步将业务创新延伸,让药店转变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在药店内还开设诊所--TakeCare health clinics,为患者提供慢性病复诊等基本的医疗服务。目前,诊所的数量已经超过350家,未来仍将继续扩大。
与此同时,WAG还将业务扩展到了医院。对于有特殊用药需求的患者,药店会派专门的药师前往医院,与医生、患者、家属一同商量,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买药时,患者通过Walgreens的SpecialtyPharmacy或者快递方式去购置特殊药物,患者回到家后药师还会持续关注他们正确用药。WAG在全美开设了137间,大部分建立在医院、大学的医疗中心。
如今,WAG对自己的身份又再一次进行了定位--每日健康提供者。未来5年,WAG准备力推健康食品店,计划增设超过1000家。雄心勃勃的WAG,正试图将自己融身于人们的健康生活。
CVS是美国仅次于沃尔格林的第二大医药零售公司,拥有7800多家零售药店和专门新特药店。相比于WAG,CVS的药店则实现每3公里的布局。
与WAG不同,CVS在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链的同时,着重加强了为药店会员提供药品福利管理服务(PBM)。
在美国,医药福利管理主要指为会员提供药品福利方案设计、费用审计、理赔报销、支付模式设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