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材坐上过山车 价格开关谁来控制?

中药材坐上过山车价格开关谁来控制?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14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的市场流通情况、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报告》来看,枸杞等8种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超过20%,但同时显示三七、党参等5种中药材跌幅均在10%左右。

《报告》中显示,人参和三七作为根茎类药材代表,其价格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2014年人参的产量约5000吨,近年来吉林等主产区的林地审批趋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参产量无序扩增,因此人参价格目前相对稳定,未来仍有望小幅上涨。而三七价格的波动代表了当前很多药材的市场规律。三七属多年生,土地不能重复利用,药农投入成本较高,由于前几年价格较高,药农缺乏市场分析能力,盲目扩种,以致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成为必然。

涨涨跌跌看天气还是人气?

被称为金不换的三七在商务部《2012年上半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统计的29种药材中价格涨幅最大的品种,之后几年也是一路暴涨,但随着盲目扩种,产能过剩程度超过需求增长速度,三七也开始由“金子”慢慢变为了沙子 2014年,三七在国内市场共销售约1.3万吨,市场存量却有1582.3吨,其中,剪口三七市场平均价格为390.8/公斤,同比下降37.4%,新增加的产量难以短期消化。

另一个“药贱伤农”的典型是甘肃白条党参。党参属于两年生药材,一年育苗一年移栽。2012年和2013年平均价格约为80/公斤,高价行情刺激下,主产地药农盲目扩种,产量的无序放大,再加上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价格持续低迷。

而上涨的8种中药材中,水飞蓟不属于大宗药材,平均价格一直不高。2014年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部市场需求增长,拉高了国内药材价格。2014年水飞蓟提取物的出口量达到942.5吨,同比增加32%;二是药材价格周期自然波动,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药材价格呈规律性波动,2014年平均价格与2012年基本相同。

麦冬也是前几年价格快速上涨的品种之一,以三台县的川麦冬为例,由于2011年价格高峰过后,药农大量扩种,之后价格下跌,到2013年跌倒底谷,均价为39.8/公斤,从2014年开始价格恢复性上涨至51.6/公斤,逐渐趋于正常。

政策因素推力药材价格浮动?

今年以来,各类常用中药材以及名贵药材价格都纷纷开始下滑,除了供需失衡以外,几大政策因素也在影响药市温度。

首先,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重点严查整顿各大药市,导致短期内交易量出现下滑;此外,新版药典出炉,对药材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也使得市场货源不佳者愈加乏人问津,同时提高标准后,合格的药材供应货源也是问题;另外,今年对中药饮片加大监管力度以及新版GMP认证和频繁飞检,已有不少药企被收回了GMP证书,涉及中药生产的占了大多数,药企关门、行业洗牌也会使得药材用量减少、药市趋于冷淡。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良莠不齐的药材质量的确可以借由各项措施上一个台阶,不再是粗放的农贸市场式交易模式。

中药材价格浮动犹如坐上过山车,这也让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银杏叶事件”发布公告20余篇——擅自改变提取工艺,使用盐酸代替乙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的原料生产企业,转卖、进购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问题产品的药企、保健食品企业一批批浮上水面。这也使得对中药行业的政策收紧加强更大力度。

影响因素多价格控制真的难以做到?

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很多因素,一方面作为农副产品,中药材产量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价格还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比如物价、交通运输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涨,药材价格也要因此受到影响。此外,也有中药商囤积药材的情形。如果遇到非典、甲流、流感等瘟疫原因,中药价格更会被推高,也就是多重因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今年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大病医保背后的问题:从筹资到控费

  “转行潮”来袭 医生离职需谨慎!

  医药电商: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采购成本

  社会办医眼盯医保不可取

  医疗O2O到底拼什么

  医药生物行业:药物研发监管风暴,去伪存真

  基层医院的呼声:“上令”与“下达”到底有

  医疗O2O到底拼的是什么:不看模式看疗效

  互联网大佬做实体医院 该做好哪些准备?

  外卖平台卖药抢占流量入口 冲击纯医药电商

医药企业互联网电商“有所为有所不为”

药价改革迷思:单兵突进难撼中国畸形医疗体

上海莱士47亿收购同路生物或存风险

广药1.5亿+复星医药2亿,重庆医股股份认购成

药价“松绑”两个月,失控还是回归?

精准医疗 未来谁将抢占先机

北京严查医疗器械经营 六点值得关注

201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1080.92亿

大病医保落地:哪类医疗器械产业终将获利?

上半年西药进出口数据分析:脚步放慢,预计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