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抗生素种类中的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青霉素上市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烦恼。为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人们想方设法采取手段解决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开发出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进入本世纪,在抗生素渐渐被漠视的时代,葛兰素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惠氏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依然交出了靓丽的成绩,销售均曾超出过年销售十亿美元这个重磅药的门槛。
2014年FDA仅批准了四个抗生素,分别是5月阿特维斯的Dalvance,6月Cubist的Sivextro,8月Medicines公司的Orbactiv,12月Cubist的Zerbaxa。其中Dalvance(达巴万星)、Sivextro(泰地唑胺)及Orbactiv(奥利万星)均为单化合物,而Zerbaxa则是ceftolozane/他唑巴坦组成的联合制剂。
查阅近几年来全球各类别处方药的销售排行榜,抗菌药早已被抗肿瘤药物、抗高血压及糖尿病药物等远远抛到了后面,并且畅销药排行榜中也早已不见抗菌药的身影。本世纪以来,在抗生素市场表现最好的公司是辉瑞,而销售最好的产品也是辉瑞的阿奇霉素,2005年其销售达到峰值的20.25亿美元。
作为抗生素种类中的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青霉素上市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烦恼。为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人们想方设法采取手段解决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开发出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由于能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导致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与细菌产生的酶结合并使之灭活,因而能减少药物产生耐药性,并提高抗生素的疗效。自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于1976年被发现以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就了自己。进入本世纪,在抗生素渐渐被漠视的时代,葛兰素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惠氏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依然交出了靓丽的成绩,销售均曾超出过年销售十亿美元这个重磅药的门槛。
虽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自批准上市以来,为抗生素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前景,但到目前为止也仅有数种此类酶抑制剂获批,他们是上市多年的克拉维酸、他唑巴坦、舒巴坦,以及非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Avibactam)。2015年2月15日FDA批准了阿维巴坦与头孢他啶的组合药物AVYCAZ,它是获得FDA优先审评的新分子实体。时隔多年再次批准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组合抗生素,为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引爆点。原因很简单,此类酶抑制剂与抗生素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在增强抗生素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种类的多样性。
在我国,制药企业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的组合早已应用得登峰造极,至于合理与否则见仁见智,但是它们的市场表现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米内网抗菌药市场显示,2014年销售TOP10 的抗生素中有3个是组合抗生素,它们是排名第一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排名第四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排名第八的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其份额占到了总市场的13.54%;并且在销售前40的药物中,有9个为组合药物,其中与舒巴坦组合的药物占4个,与他唑巴坦组合的有3个,与克拉维酸组合的占1个,另一个为其他。
哌拉西林/舒巴坦在2011年连续数年稳居TOP10榜单后,2012年开始被抛出了这个小集团,随之而来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快速上位,至2012年登顶后,一直高居NO1的宝座,2014年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3%。
说了半天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组合药的优势,那这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又是何方神圣,能把抗生素市场搅得热火朝天呢。根据化学结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和不含β-内酰胺环结构两大类,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均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其作用机制是与β-内酰胺酶形成非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