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医保政策不断优化,覆盖面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歪主意,通过倒卖医保药牟利。对此,天津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进行了持续打击。仅南开区一地,自去年7月至今,已先后组织清理非法药品市场行动289次,收缴过期药品超过3吨;查获非法经营药品价值近1100万元;捣毁非法经营药品窝点25个,捣毁制售假药窝点3个;审查涉案嫌疑人68人。
医保药为何会被用来进行二手交易?应该如何监管医保药的倒卖问题?记者在天津进行了调查。
用医保卡买药,特殊病可报销90%
在天津一家三甲医院门口,记者和药贩子老张搭上了话。说话间,不时有路人上前,询问老张是否收药。
“我得的是糖尿病,开的药有时候吃不完,剩下的放着也是浪费,就拿过来卖了,能卖一点是一点。”一位老大爷拿着几盒糖适平,希望卖给老张。
老张告诉记者,糖适平这款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其中最贵的一个品牌,患者自费买一盒要花80元,而刷医保卡只需要不到10元。
“我一般花40元左右收回来,以50元左右卖给‘上家’,他们再以60元左右卖给零买的散客。”老张说,他们倒卖的药,售价要比患者自费购买便宜,甚至能便宜一半左右。比如某地生产的降压药利血平,自费要40元,老张他们只卖22元。“走医保只花8元多,我15元钱收的。”
至于每月获利多少,老张并没有透露。他拍了拍身边的编织袋,里面大量的药品包装完好,“每天,这个袋子都能收满了”。
据记者观察,药贩子收售的绝大多数药品,都是医保药品和处方药品。收售的地点,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居民小区门口。药贩子还会利诱患者从医疗机构开取医保药品,特别是门诊特殊病种药品。
在医保体系中,如果患者用医保卡买药,普通病的报销比例为55%到75%,门诊特殊病报销的比例更高至90%。这本是政府为减轻患者医疗支出、对治疗费用较高的特殊疾病采取的利民措施。“一般去社区医院收处方药,因为那里报销比例高,我们收的价格低;去大医院收门诊特殊病种药品,那里药全,一些特殊药好开出来。”老张说。
在利益诱惑下,一些患者甚至用医保卡在医院套取药品,出来后直接卖给药贩子。而部分医院过度开药、售药而不加甄别的做法,又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
老张告诉记者,卖给散客的药,只占日常销售的很小比例。大量回收来的药品,将通过“上家”流向外地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药店,以及部分民营医院和药房。
每日驻守巡查,不定期集中清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属于严格管控的商品。对于私下收购药品、倒卖药品的违法行为,将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事实上,天津市对于非法交易药品特别是医保药品的行为一直没有放松打击力度。
天津市南开区汶水路地区,曾经是天津市最大的旧货市场之一,非法药品交易行为混迹其中。“从2001年开始,原来的食药监局和公安局一直在整治旧货市场里的非法交易药品行为。”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早期在此交易的多是一些临近有效期或者刚过期的医保药。
“说是医保药,其实到了你手里没准就被掉包了。”也曾在汶水路附近倒腾药品的老张说,“最缺德的是那些一块钱回收一个药盒的。肯定是拿着过期药、假药放里面了。”
针对这一情况,南开区政府成立清理非法药品市场专项领导小组,在市场监管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全力支持下,围绕药品初始地回查、运输流通监管、制假售假查处、集中开展专项行动、违法犯罪行为刑侦立案等各个环节,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持不间断地打击取缔非法收售药品行为。保持“露头必打”的高压态势,建立了执法人员每日驻守巡查、不定期集中清理的长效监管机制。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天津市白日至夜间大规模聚集的市场已被打散。先前百人以上规模的非法药贩聚集交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