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8月1号,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文件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为目标,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级。两年时间过去了,曾经被滥用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趋于合理、规范。不过,大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依然有待提高;发挥中医药优势,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量,尚需更多关注和探索。
大医院前后差别不大:使用本来较规范
最近几年,媒体上充斥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报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正是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规范使用。
整体来讲,我国大陆地区确实存在抗菌药物不恰当使用的情况,由此导致的耐药菌株问题,也广受是医药学界的关注。不过,具体到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级别较高的医院,抗生素滥用的情况相对较少;而环境闭塞、级别较低的医院,更容易出现抗生素滥用。
“最严限抗令”及相关制度的实施,对一些医院起到了制约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对于另外一些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制度实施前后的变化并不明显,因为这些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本来就相对严格、规范。
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樊再雯副主任医师向中新网健康频道介绍:“我们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管理,定期对医生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药学部有专人就抗生素使用情况对科室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异常就会立即介入,如果遇到需要抗菌药物的复杂患者,他们也会协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每月都会做抗菌药物的质量简报,从科室内部加强监管。”据了解,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都会有类似措施,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张纾难表示,科室使用抗生素与两年前相比无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原来使用相对规范”。
患者用药观念不合理临床医生沟通压力大
中新网健康频道记者在某医院采访时,随机找来一位患者,问道:“您关注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吗?”患者回答:“我家的常备药中有头孢,听说是抗生素,不能乱吃。但是每次感冒或者发烧了,吃上几片会有效果,所以也没太在意这回事。”现实生活中,与这位患者存在同样误区的人很多:抗菌药物是“灵丹妙药”,普通的小病都能吃。
采访过程中,多位医生表示,曾在门诊或病房中遇到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却坚持让医生给自己开抗菌药物的患者。张纾难主任医师表示:“抗菌药物有严格的适用范围,滥用的后果很严重。现在的情况是,患者动辄就要求医生给自己开抗生素,否则就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亟需提高。”
规范、科学、合理用药,医患双方都有责任:医生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患者则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过,最终有处方权的终究是医生,面对坚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医生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科普宣教。
樊再雯大夫告诉中新网健康频道:“比如嗓子疼的患者,直接告诉大夫给自己开抗生素,大夫就需要解释嗓子疼的原因有哪些,哪种原因引起的才需要抗生素,如果不恰当使用有什么后果等。”甚至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有医保,到医院就是为了开药,根本不愿意听医生的解释;这样的患者需要的沟通更多。
不过,在目前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的环境下,面对无需使用抗生素却坚持使用的患者,医生要做的,不仅仅是科普教育那么简单。张纾难大夫说:“在国外,医生告诉感冒患者多喝水、多休息、不用吃药,患者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些建议,在国内就做不到。患者对医生的新任不够,认为医生这样处理不负责任,是敷衍患者,有的就因为这些事情去投诉医生。”可见,医生除了向患者传达正确的用药观念,还时时面临着坚持原则,抑或向患者妥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