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网络医托耗巨资 竞价排名买“患者”》的报道再次将“竞价排名”推上舆论浪尖。1月10日,在由“大医云谷”论坛举办的对话活动上,廖新波、庄一强、陈峰共话“参加竞价排名的医院是不是好医院”。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竞价排名对于急功近利的部分医疗机构而言,或许能够获益。但从长远看,竞价排名行为不仅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声誉,更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庄一强建议,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实名投诉、集体诉讼、不参加竞价排名自我标榜等方式杜绝竞价排名。
云睦骨科医生集团发起人陈峰则强调,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不应该以金钱多少决定医院排名。正是因为部分医院急于靠宣传出名,而部分职能部门缺乏监管,加之正规医院的信息发布渠道堵塞、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由于医药价格不同而可以给予医药优惠等原因,使得部分医院钻了竞价排名的空子。陈峰呼吁,正规医疗机构应该定期更新医疗数据,使患者正视到正规医院的声音,而不去相信竞价排名中的医院。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谈及对竞价排名行为的监管问题时表示,执法部门现在是无法可依。鉴于很多国家不允许医院与医生做广告的经验,廖新波谏言,尊重中国国情,医生与医院可以做宣传,但是必须做正当宣传,竞价排名只能是损坏了医院与医生的名声。
竞价排名钻了什么空子?
竞价排名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医疗机构向搜索引擎支付一定费用购买关键词,便可以在搜索引擎获取排位曝光。根据陈锋理解,竞价排名就是一种靠花钱多少,决定医院排位的方式,而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涉及人命的特殊服务,本身就难以通过金钱衡量。
但从现实状况看,参加竞价排名的医疗机构已经严重危害了医疗行业的健康运行。据陈锋分析,竞价排名之所以能够备受某些医疗机构“青睐”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通过参与竞价排名,这些医疗机构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收益,“很多民营医院就是希望利用竞价排名进行宣传。”陈锋说。
二是因为职能部门监管不严,使很多参加竞价排名的医院钻了空子。“是的,网络医疗宣传监管到底是应该卫生部门负责?还是网管部门负责?”庄一强补充道,针对医疗领域的竞价排名行为监管,不同部门需要协调合作。
此外,陈锋认为,部分正规公立医院信息发布渠道堵塞,患者无法看到名医名院发布的医疗信息,正是因为这种缺位,“才使得很多民营医院靠竞价排名钻了空子。”
“由于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医药价格不同,很多参加竞价排名的民营医院可以在医药上给予‘优惠’,这无疑增加了对患者的吸引力。”陈锋补充道,而公立医院处于人满为患的现状,这种优惠恰恰是其不能给的。
杜绝竞价排名 或可这样做
正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得竞价排名在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中盛行。而据媒体报道,有些医院的年度推广费用达8000万左右。陈锋与庄一强都认为,医院将大笔费用用于推广宣传,又哪会有钱用于引进医疗技术、医用设备呢?
互联网在中国法律层面还算一个新兴事物,因此,对于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为,例如竞价排名等还没有针对性的法律。尽管部分职能部门希望发挥监管职能,但廖新波认为,受制的一点就是无法可依。对此,陈锋建议,在相关法律出台之前,可以由部分机构出台一些具有约束性的规章制度。
杜绝竞价排名行为,庄一强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是建议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其官网上开放投诉热点,让网民实名举报,相关部门再根据实名、真实情况去调查。第二点建议是一旦调查情况属实,卫生等部门应该对医疗机构、网络机构进行惩罚,将惩罚收上来费用的一半奖励给实名举报的第一个人,“奖励得越多,社会则越可能培养出专门打假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