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医院,将由数据说了算?全国第一家从初建阶段就将IT系统架构在阿里云上的民营医院落地,让阿里巴巴的大健康蓝图浮出水面。
4月20日,阿里云联合东华软件,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共建“云上医院”,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数据驱动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的实体医疗机构,其90%以上的院方后台信息系统布局在阿里云上。
国际医学、东华软件近日均发布公告称,股票因重大战略合作暂处于停牌状态。
阿里云上医院让患者就医有了哪些改变?按照设想,它将打破地区和专家资源限制,患者可在云端进行远程咨询、移动支付、实时掌握接诊情况,无需长时间排队,健康档案管理等。
记者向互联网医疗业内人士了解到,未来实现医院之间的患者信息自由流转,云计算的平台能力与大数据分析是基础,但在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因此互联网手段在看病难问题面前仍然任重道远。
大医院“上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去年才开始筹建,预计3年内完工,归当地一家投资集团所有,此前该集团收购了西安高新医院(民营三甲,已运营13年),新建的国际医学中心是一个更现代化的实体。
在此次合作的各自角色中,阿里云为医院提供最底层的IT架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支撑,东华软件是在这个基础上负责更上层的整个技术平台的搭建和应用软件开发。可以理解为,阿里云提供计算基础,至于用户看到的服务形式长什么样子,主要是医院和东华软件方面在建设。
西安国际医学集团总裁史今说,会将旗下已运营13年的高新医院的医疗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导入基于阿里云建设的这家新医院中,患者可在线咨询,实际诊疗仍在线下完成(国家卫计委对在线诊疗有相关限制规定)。
东华软件总裁吕波4月20日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在东华软件整体业务量中占比约五分之一(此外还服务于央企、金融、教育行业)。据官方透露,东华软件目前在全国大型医院系(省会医院、三甲医院)统中的份额占比过半。
史今对记者说,云上医院将改变传统的医生单方面受雇于医院的模式,而是和医生以合伙人的形式展开合作,将各地医生资源拉到平台上,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打破以往的物理界限。
眼下,患者就医面临的一个困难是转诊不畅、成本太高,各医院之间信息闭塞不通。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实现患者信息在区域性医疗机构间的有效流转是云上医院未来的目标之一。
不久前,杭州邵逸夫医院也在信息化改造中接入阿里云平台,但它属于既有医院的升级改造,而西安这家医院属于从一开始建院就是按照云平台的架构在建设,一但这套软件搭建成熟,再复制推广就会容易得多。
但云上医院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是,目前对“上云”态度积极的大多是一些小医院和民营医院,这能借此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并带来更多患者。但像公立三甲医院,对于“上云”的态度就模糊了很多,它们本身就不缺患者,对信息外流的意愿也不强烈,稀缺的医生资源在线下本就无法满足更多的就诊需求,放在“云端”之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阿里的大健康蓝图怎么画?
互联网医疗的热度因BAT三巨头在健康领域布局“竞赛”而不断抬升。阿里在医疗领域最新的大动作是阿里健康的重组。阿里巴巴集团将天猫在线医药业务营运权交给阿里健康,以获得后者的新发股份并将其变成子公司,但这局限在医药电商领域,只是阿里的大健康蓝图中很小的一部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支付宝(钱包)未来医院计划、阿里健康云医院(名为“医蝶谷”)、云上医院(阿里云)等围绕阿里巴巴大健康蓝图的构想陆续落地,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很多人仍觉得是雾里看花。
4月20日,记者从阿里内部人士处梳理出一份大健康蓝图的雏形,也包括了“马云的医疗梦”的实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