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的中医药项目纳入医保中,以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能够负担、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日前,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透露。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对此表示:“从决策上不难看出国家政策向中医药倾斜的态度,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有选择地将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质中医药纳入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及疾病谱变化,中医也渐受重视。而中医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多种治疗手段,使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钟国新表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且越是基层医院,费用越低。
据悉,目前吉林省长春市所有公立中医机构和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医机构均纳入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让中药占基本药物目录的30%左右。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区级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分别达到157种、199种、215种。对使用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治疗的门诊费用报销30%。此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住院费用中医药的报销比例都比西医高5个百分点。
而今年起,黑龙江省新农合报销政策也向中医药大幅度倾斜,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新农合报销比例较西医药至少高出10~20个百分点。
业界期盼
业内普遍认为,现在国内市场还是西医药占主导,建立明确的中医药优惠政策时间紧迫。尤其是在医保体系中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已成为中药企业的共同愿望,而一些品牌中药企业也将获得提振。
中智药业集团副总经理、企业科协副主席成金乐表示:“在医保报销上,目前存在着影响中医药使用的政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医保政策具有国家的宏观导向作用。限制中医药的使用,就会造成中医药逐渐边缘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必然后继乏力。如果能将更多的中医药纳入到医保项目中,对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备受鼓舞。有利于中药产业在我国人民的健康卫生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尽快建立我国特色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干预体系。”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的应用、科研和生产情况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尤其是产生了一些疗效好、安全性高、价格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大品种。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吴以岭认为,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2种中成药中有23种专利中药。期待政府在基药和医保目录调整时,把更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创新中药纳入基药和医保目录,可以使创新成果在医疗改革和疾病防治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