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疗行为“混搭”模式或将且行且深

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被认为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减轻医保基金压力的重要举措。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保控费的重要抓手,正成为新医改的核心。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首次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辅相成。”随着各地试点的启动,支付方式改革将全面拉开。   

“混搭”风潮   

医保基金承压,让医保部门开始重视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希望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费用使用效率的目的。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和改革的目标在于,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医院作为供方并无控费动力。当前的控制医疗费用,就是通过国家的医保支付体系来控制医院的医疗行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向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控费实指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不是不能增长。   

最初,医保主要通过制订药品目录和按项目收费的方式,来分别控制药品和医疗费用,但其弊端显而易见。医院通过开贵药、开自费药和大检查,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规避医保的控制。   

200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去年,人保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提出,付费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门诊统筹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   

从目前情况看,改革试点已陆续在多地进行,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支付方式。如上海“总额预付和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混合支付模式”、镇江“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结算办法”等。   

总额预付锁定了医保支付的上限,有效控制了医保的风险,但医疗机构承担过多风险,易导致治疗不足矛盾;而按病种收费以临床路径为依据,能够促进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合理化,同时亦存在治疗不足、推诿重病患者的风险;按人头付费可以使基金的支出容易预见,但存在医院拒绝医疗服务需求较高的老年或慢性病患者,或者把费用转嫁给患者的风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超6成医药企业业绩向好 创新药企依然是“香

  复方和生物仿制药的巴西考虑

  “分层”开发东盟医药市场

  授权仿制药:免费“蛋糕”不容易吃

  全球制药转型 政策正发酵中国机遇

  超6成医药企业业绩向好 创新药企依然是“香

  复方和生物仿制药的巴西考虑

  “分层”开发东盟医药市场

  授权仿制药:免费“蛋糕”不容易吃

  全球医药市场预测机构EvaluatePharma对2012

临床为主 中药研究关乎系统生物学

医药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 什么在阻挡?

借力跨国药企——本土企业致力于仿制药质量

国内制药业“黑名单”制度有待深化

中医药专利走出国门面临四大阻碍

财政部82亿基药补助金提前发放 招标大年竞争

十年医改: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中国神经制药市场方兴未艾 外资加快在华谋局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成效初显

精神疾病用药市场“有容乃大”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