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三个月的研发,满足上述要求的四款微信版手环7月1日正式发售。以华为荣耀手环为例,用户无需额外下载“荣耀手环”APP,仅需扫描包装内的微信二维码卡,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华为运动健康”,便可实现手环的运动统计、好友分享、运动排名、设置管理等功能。
其他三款产品也都类似,都是用户关注产品的公众号之后,绑定手环产品和用户的微信,并将后台数据打通。用户无论在那个公众号中,都能看到所有好友的运动数据排行,无论好友使用的是四款中的那一款产品。
据记者了解,腾讯方面也在和更多的硬件厂商接触,希望把它们的数据介入自己的平台中。
谁是入口?
随着各种可穿戴设备井喷,想做入口把这一市场“管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微信之前,已经有苹果谷歌等巨头出手。
今年6月初,苹果在一年一度的WWDC大会上发布了健康相关的Healthkit工具,希望健康相关的厂商按照苹果的标准设计产品,实现后台数据的打通。
苹果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是,A公司的手环,B公司的血压仪,C公司的体重计等不同的产品,都能在苹果的健康管理中心里统一管理。
今年6月末,谷歌在旧金山举办的GoogleI/O大会也发布了针对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Ware系统还有健康管理平台GoogleFit。后者类似于苹果的Healthkit,通过统一的API来管理不同设备间的健康数据。GoogleFit已经与耐克、阿迪达斯、LG、摩托罗拉、英特尔、HTC等品牌达成了合作。
而在国内,也有本土玩家如虚拟运营商乐语也看上了这块商机。乐语的做法是将虚拟运营商的号码作为增值服务,提供给购买穿戴设备的用户,并通过自己的云平台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打通。目前,乐语已经和Fitbit、MisfitShine等市面上流行的穿戴设备公司达成合作。
微信的做法与上述平台都不同,而且目前只是横向地接入了手环类的运动健康产品,并没有做体重、血压等等数据。未来哪种模式可以成为新的入口?面对这一问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
“他们是面向不同的人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病患”人群,健康管理是刚需,需要检测各方面的数据,未来后台还可以和诊疗直接打通,为治疗康复提供支持。这类需求苹果的Healthkit更容易满足。
而日常的一些简单健康数据,比如每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里,微信这样的平台就更加适合。融入社交属性之后,枯燥的健康数据能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并通过类似游戏排行榜的方式刺激用户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