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大背景下,众多资本以不同方式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涌入医院产业。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未来医疗服务业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科学合理的预测我国未来医疗服务业总收入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医疗服务业总收入的预测,有利于对全国人均医疗卫生的各项指标进行重新审视,避免在现阶段进行卫生规划时超出实际需求、盲目提高标准。
在中国,一个庞大的医疗健康产业正在形成。而这个产业究竟有多庞大?国务院在2013年下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曾确定了一个十分远大的目标:8万亿。这个数字激发了众多投资者对未来的想象空间。
在整个健康产业当中,医疗服务无疑是最核心部分。除了拥有最为庞大的体量外,更重要的还因为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医保支付体系等诸多方面。
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完成了一份《2020年中国医疗服务总收入测算研究报告》,首次对我国医疗服务业2020年的规模做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届时我国医疗服务业总收入将达到5.83万亿元人民币。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曹健研究员解释了进行这一测算研究的主要考虑。
2020年医疗服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要对医疗服务业的规模进行测算?
曹健:虽然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总的健康服务业规划目标,但关于医疗服务业一直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测。对医疗服务业总收入的测算基于以下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和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的稳步下滑,各地政府医保压力逐渐显现,目前有部分地区对医保支付已经出现捉襟见肘,对全国医疗服务总收入的测算非常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对未来将发生的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做到未雨绸缪。
其次,在当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大背景下,众多资本以不同方式如过江之鲫般不断涌入医院产业。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未来医疗服务业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目前一些学者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预估,没有能够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预测。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预测我国未来医疗服务业总收入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通过对医疗服务业总收入的预测,有利于对全国人均医疗卫生的各项指标进行重新审视,避免在现阶段进行卫生规划时超出实际需求、盲目提高标准。
记者:其实你自己也在强调,这样的测算需要科学合理。所以人们会很关心,这个测算的科学性。在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曹健:首先要确定的是,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医疗服务业规模的变化。总结起来,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人均收入、总人口与年龄构成、城镇化和科技进步。
综合国外的研究,人均收入增长是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医疗支出中超过90%的变化可以由收入来解释。我举一个例子,在对OECD国家1970~2001年间国家人均GDP与人均卫生费用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速也越快;而且绝大多数OECD国家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人均GDP的增长。
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促进卫生总费用的增长。我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在1996年发表的研究表明,1978~1994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带来了7.68%的卫生总费用增长。年龄的影响会比较好理解,特别是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加剧医疗负担。以日本为例,日本75岁以上老人的人均卫生支出是5-39岁年龄群体的八倍。
为什么城镇化会影响医疗服务业呢?医院提供服务的基本特点是不可储存,其生产、交换和消费同时发生。因此,医疗服务的发展规模对于区域市场的容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于医院产业来说,城市容量越大,也就意味着市场容量越大,即医院产业的规模越大,医院也就有可能出现规模上的聚集效应。
再有,医疗卫生领域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技术发展越来越呈现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伴随成本的上升,这也导致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推高卫生费用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技术的进步,带来诊疗设备的升级换代和研发出更多的先进诊疗仪器与售价高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