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2015年9月1日电 /美通社/ -- 来自Global Anticoagulant Registry in the Field - Atrial Fibrillation(GARFIELD-AF,全球房颤抗凝剂登记研究)的首个两年期研究结果在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大会(ESC Congress 2015)上公布,揭示在超过17000名新确诊的房颤患者中,全因死亡率最高,远超出中风或大出血的几率。这项研究对第一期和第二期招募的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分析,得出的前瞻性结果显示,每人年的死亡率为3.83%,而每人年的中风率为1.25%,大出血几率为0.70%。[1]
(图: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50827/261748LOGO)
另一项一年期的研究对第一期到第三期招募的28000多名房颤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合并症也很可能对死亡率、中风和大出血几率的上升有一定的影响。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和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9.4%和6.9%,明显高于整体人群的4.0%。[1] 哈佛大学医学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的山姆-戈德海伯 (Sam Goldhaber) 教授表示:“来自GARFIELD-AF登记研究的数据表明,合并症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很重要,能指导医生管理房颤。这些结果说明,医生应当考虑对有这些合并症的房颤患者加大抗凝剂的使用。”
2010年至2015年间,该研究连续4次招募近40000名房颤患者,结果显示,全球在房颤管理的方式上有所转变。整体上看,用抗凝剂疗法来预防中风的患者比例从57.4%提高到71.1%。而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和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或单独使用)的比例则从83.4%降为50.6%,与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或单独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的比例由4.1%上升为37.0%。[1]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外科学教授、Thrombosis Research Institute所长阿贾伊-卡卡尔(Ajay Kakkar)教授说:“治疗模式上的这一演变与采用创新型的中风预防疗法是一致的。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
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St George's University, London)的约翰-卡姆(John Camm)教授就GARFIELD-AF提出的治疗模式评论道:“我们看到,目前对适当的抗凝疗法的使用在整体上有所增加,GARFIELD-AF揭示出不同国家对NOAC的采用也有了明显变化。对第一期到第三期在整个欧洲招募的逾20000名新确诊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使用比例上升了2.6%至58.0%[2]。借助从不同国家和医疗机构不断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医生们能更好地了解该如何改善房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GARFIELD-AF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前瞻性登记研究,针对至少伴有一个其他中风风险因素的新确诊房颤患者。GARFIELD-AF登记研究不断带来的真实见解,正转化成真实佐证,让医疗界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可以继续从哪些领域着手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大会上公布的其他有关特定地区和患者群体的GARFIELD-AF数据如下:
《Vitamin K antagonist control in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Asia[3]》(东亚和东南亚的VKA控制)
GARFIELD-AF研究结果显示,与全球其他地区(n=13,546)相比,东亚和东南亚(n=3,627)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次数更少、监测的间隔时间更长且INR值更低。东亚和东南亚新确诊的房颤患者接受了VKA治疗后,结果如下:
《Stroke, major bleeding and mortality in newly diagnosed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moderate-to-sever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sults from GARFIELD-AF[4]》(伴有中重度慢性肾病的新确诊房颤患者的中风、大出血和死亡率:GARFIELD-AF研究结果)
针对17159名房颤患者的一年期研究结果揭示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n=1,760)与非或轻度慢性肾病患者(n=15,399)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