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把握行业爆发机遇 攻占高值器械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可归纳为:国际巨头产业链垂直垄断,本土进口替代持续发力。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医疗器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未来二十年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持续扩容,以及民众医疗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本土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被进一步的大幅开启。

一直以来,我国在新型医疗器械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虽然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销路尚可,但来自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同质化竞争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其盈利空间必将逐渐缩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器械企业很可能即将面临大洗牌的局面。如何对行业竞争的现在与趋势进行清晰的研判,成为我们医疗器械行业抓住市场扩容机遇,提升产业国际地位的关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可归纳为:国际巨头产业链垂直垄断,本土进口替代持续发力。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从高端产品向低端产品延伸

跨国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中国医疗机构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量医疗装备。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   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具体而言,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CT   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然而,随着国内大医院高端设备制备需求呈现饱和趋势,高端医疗器械需求增幅放缓。而在“医改”的背景下,农村市场也成为了跨国公司试图争抢的潜力市场,跨国公司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比如,GE   医疗近些年大力推行本土化研发,其开发出的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便携式超声仪”为其在中国市场业务的25%的增长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敦力则通过先投资再合资的方式与山东威高合作运营骨科器械产品,计划通过威高在二、三线城市强势的营销能力和渠道打开中低端市场,同时加紧研发脚步推进本土化进程。

中小型医疗器械出口为主中高端产品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大型精密型医疗器械,而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耗材、按摩器具、常规设备等中小型产品为主,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年首次实现顺差。从出口金额看,欧美及日本仍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而包括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仅占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产品的百分之十几,这表明欧美发达国家虽然遭遇了经济危机寒流,但仍拥有巨大的进口实力。近年来,我国对欧美、日本的高端诊断仪器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对俄罗斯、巴西、乌克兰等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金额猛增43%,从而使这些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新的热点市场。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优势较大,而高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小,竞争力也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弱得多。近年我国在黑白B超、彩色B超、国产CT机、X光机、MRI等一批高端诊断成像仪出口方面开始取得突破。不仅中亚国家和印度、东盟国家,就连美国和欧洲也已成为我国主要诊断成像仪的出口市场。

2011年我国本土公司如沈阳东软、万东和深圳迈瑞等公司生产的CT机、MRI和其它高端诊断成像仪的年销售额合计已超过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2年中药饮片出口下滑态势基本控制

国外大量仿制中医药:如何走出保密困境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应“拉推并重”

排雷大保健 盘点大保健食品9大雷区

生物医药市场快速扩容 已达180亿规模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瓶颈:产权与激励缺失

2012生物医药发展战略盘点

2012年FDA批准新药回顾 获批数量持续回升

缺少高附加值产品 医药出口利润增长乏力

抗肿瘤药进医保 药企加力研发抢蛋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观潮